■本报记者 刘校宏
“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设备设施,一流的办学条件”。这是日前泸州十二中开办家长课堂时,家长们对学校的评价。
近年来,泸州十二中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的管理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为根本,以绿色德育为根基,以养成教育为抓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在营造良好德育氛围、班主任队伍建设以及学生的养成教育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推动学校全面健康发展。
创新思维 营造德育良好氛围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灵魂。近年来,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以及教育教学精细化要求,泸州十二中在迁入新校区后,开始对内部管理体制进行“微调”性改革,即推选有管理经验、协调能力好、积极肯干的优秀班主任和教师为级部主任,学校副校长为各级部的分管领导,统领“级部制”管理工作,从而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何晓娟是泸州十二中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前不久,她在龙马潭区班主任基本功技能大赛中获得了冠军,她对“级部制”颇有感触:“‘级部制’的建立让各部门增强了联系、教师团队加强了沟通,教师们不断创新管理模式,营造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德育氛围。”
泸州十二中不仅要求教师在管理模式上积极创新,更着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泸州十二中教师何文江历时2年编撰《陪孩子一起玩》科技校本教材,精选中小学创客机器人DIY36例,在今年5月龙马潭区举行的首届校园科技节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展示。目前,该教材已在泸州十二中、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使用。学校通过此类活动,展示科技作品、参加科技竞赛以及科普文艺展演,让学生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激发了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泸州十二中校长李岚表示:“我们在继承传统德育管理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德育现状,进行德育管理的创新,让创新意识扎根于全校师生心中,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
积极探索 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教师,是一盏明灯。”“作为教书育人的园丁,应把师德放在首位。”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演讲比赛现场,多名教师围绕师德建设,从教书育人着眼,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来展现教师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职业精神。近年来,泸州十二中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主线,以政治学习为抓手,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
为了让年轻班主任更快适应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在每学年初期,学校德育处都会为年轻班主任选择相应的“名班主任团队”中的教师作为师傅,让师徒共同管理班级,不仅缩短了年轻班主任的成长周期,也促进了师徒班主任的共同成长。
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方面,泸州十二中建立了班主任研修共同体,由学校德育处牵头,确立主题,每月召开全体班主任例会,并委派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进行专题讲座。通过此类讲座为班级建设打开智慧之门,开创在合力教育状态下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班主任研修新模式。
为了促进班主任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由学校德育处承办,确立了每学期以座谈会的形式开展全体论坛,通过班主任发言、展示课汇报、嘉宾点评、现场互动、评比颁奖等环节进行深度分享沟通,积极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养成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常抓不懈,多方引导。泸州十二中以学生养成教育为主线,狠抓学生德育工作,把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中,积极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近年来,泸州十二中除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教育外,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对学生学习、行为、礼仪、卫生、劳动、锻炼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让学习强化、督促检查有章可循。
“老师好!”整齐的问候,标准的队礼,成为校门口每天上学前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是泸州十二中德育工作的一个缩影,针对如何改变学生习惯不好的问题,学校决定先从少先队员的礼仪入手,设立了红领巾文明礼仪示范岗,各中队轮流值周,每中队选出多名在文明礼仪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参与值周,在班内形成一股讲文明、有礼貌的风气,在全校形成示范。近年来,少先队员们都把能站在礼仪台上作为至高荣誉。
除了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上积极引导,泸州十二中还把养成教育渗透到学生校园生活中。学校在每年一次的“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中,通过用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感动学生、用身边的榜样打动学生,掀起一股弘扬正气、倡导正能量的热潮。
李岚告诉记者:“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终生发展。我们将继续促进学校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