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19年07月17日

充分利用产融合作试点机遇

提炼产融协同的“泸州经验”

本报讯(记者 蔺艳霜)记者近日从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我市将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由产到融,推融助产”通道,积极探索产融协同高质量发展之路,提炼产融协同的“泸州经验”。

据介绍,我市是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产业与金融协同具有良好基础。去年我市金融机构共为112户企业发放企业应急转贷资金159笔18.38亿元,全年发放智能终端企业贷款10.82亿元,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09.59亿元,同比增长23.3%。良好的金融业态为我市产业突破作出了很大贡献,去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4%,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64.7亿元、增长15.9%。

为了充分利用好试点机遇,我市将积极引导产业和金融管理层面有序互动。产业主管部门将按照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工作要求,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职能职责、细化工作举措,有力推动工作高效有序运转。金融监管部门将整合资源,加大金融政策引导,强化产业与金融政策、服务产品与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与金融工具的有机结合,引导产融协同有序互动。

同时,进一步推进产业和金融协同机制不断完善。要求产业主管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找准切入点、把握突破口,建立协同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实现信息共享。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聚焦痛点、疏浚堵点,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机制壁垒,支持产业和金融产品服务层面不断创新。金融机构将不断改进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和服务,把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据了解,产融协同是国家工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四部委共同发起的产业与金融合作创新方式,是实现产融合作共赢的重要阵地。推进产融协同发展,可充分发挥金融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助推器”作用,有利于实现金融体制创新对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引导和协调功能。同时,产融协同是缓解企业融资难的有力举措。当前,由于中小微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资产规模不大、信息不对称、信用等级不足等问题导致融资难普遍存在。产融协同将有效促进产业链、金融链、创新链等“三链协同”,增加金融机构对企业经营理念、核心产品、市场前景等方面的了解,增强彼此产品和服务的了解,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企业的信心与信任、能动性与积极性,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