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虹 曾念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里,诗与酒一直都是相伴相生、交相辉映的两颗明星。步入新时代,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的发展、融媒体的兴起等变化,让文化传播变得空前繁荣,同时也更加复杂多变。传统文化要因时而新、乘势而行,获得更加绵长深厚的发展动力,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诗与酒之歌,推动诗歌与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日前,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学者、媒体朋友齐聚酒城泸州,围绕“新媒体语境下的诗歌创作”这一话题各抒己见,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加快诗歌的融媒体建设和发展
吉狄马加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空前迅捷、多元、开放的全媒体时代,全媒介以及电子化平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写作方式,更是给包括诗歌在内的创作、传播以及评价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新时代语境的诗歌创作以及诗歌与媒体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中国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这需要中国作家协会以及《诗刊》社、中国诗歌网在融媒体视野下继续推进诗歌的繁荣发展并有所作为,打通与诗歌有关的主流媒体、大众媒体、新兴媒体以及传统媒体的渠道,进而起到引领诗歌方向的作用。我们要积极推进融媒体建设,明确诗歌传播的方向,进一步增强诗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加快诗歌的融媒体建设和发展,加强诗歌传媒的管理,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意识形态引领和诗歌潮流的引导。我们必须认识到诗歌与媒体融合发展不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简单相加,要想真正搭建全媒体平台,需要正确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深刻把握全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依托技术手段,做好顶层设计,继续为诗人和广大诗歌爱好者提供优质而丰富的服务,起到引领风尚、推动诗歌创作的积极作用,营造美好的诗歌氛围。
作为诗人的媒体人更要责任在肩
胡占凡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
进入新时代,诗人们怎样创作诗歌?如何在诗歌之中体现人民性、时代性?融媒体环境对于诗歌创作会带来什么影响?诗人们又如何在这样的语境之中,创作出与属于这个时代的诗歌?对于这些变化,既是诗人又是媒体人的人可能有着更为敏锐的感知和更为深刻的思考。此次论坛立足新媒体语境下的诗歌创作这一主题,既是对当下诗歌创作的一次交流、研讨,又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文艺创作的深入探讨,很有意义。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文化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媒体人要有时代担当,要肩负起对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责任。作为诗人的媒体人,更是肩负着推动诗歌与媒体的融合并向纵深发展的责任。
诗歌创作要进入新时代、书写新时代
李晓东
中国作协《小说选刊》杂志社副主编
我是一个从媒体转到文学的从业者,文学早期是口耳相传,然后经过了文字记载、网络传播时代。新媒体时代到来,文学也要进入新时代、书写新时代、弘扬新时代,不管是传播方面还是创作方面。如何为新时代记录、书写、弘扬?这也是诗歌最大的问题。
诗歌是从传统农业时代发展起来的,包括格律、音律等。传统农业时代培养起来的书写方式、审美标准、情感体验和阅读方法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抒情诗如何突破?要弘扬新时代,抒情诗是一条路,我们需要有史诗意识强、篇幅长的作品出现,为新时代发声。无论何种诗歌创作手法,只要能反映时代诉求都不会过时。我们要去适应新时代对创作方面做出的新要求,为做好新时代诗歌而努力,这也是每一个写作爱好者的责任。
创作属于时代的独有诗歌
缪克构
诗人、《文汇报》副总编辑
我从事诗歌创作快30年了,我认为诗歌的传播和创作,实际上与新闻媒体的传播同频共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以后,诗歌的传播拥有完整的生态链,有刊物、网站、公众号、自媒体等传播方式。诗歌短小且易于传唱,在文学作品中也是传播最广、影响最深的。
在新时代这个大背景下,诗歌传播体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抓住热点进行推送,如在改革开放40周年时,推送与之相关的诗集。二是通过线上线下朗诵活动传播,如许多新闻主播借助喜马拉雅平台诵读诗歌,吸引粉丝,也通过粉丝传播诗歌。三是传播格局、介质的变化。现在大多数人通过手机移动端阅读,手机上流行的诗歌能被更多人所熟知,让大学生、高中生等诗歌爱好者模仿学习,创作出有关亲情、乡村风貌等风格的诗歌。
在网络发达的时代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诗人没有辨识度、过度吹捧诗人作品、诗歌入门门槛低等。这种情况下如何引导当下的诗歌创作?如何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独有的能起到精神引领作用的诗歌?这就需要发挥诗歌平台、诗歌杂志的作用,建立多元化标准,推送与时代密切相关,能体现诗人艺术水平,又耳熟能详、传唱一时的诗歌,扩大诗歌影响力、传播力。
新媒体语境下的诗歌创作
是返璞归真的时代浪潮
吴重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分社社长
新媒体语境下的诗歌创作正是返璞归真的时代浪潮,是永不退潮的诗歌盛典。新媒体语境下诗歌传播具有即时化、碎片化、零距离、多维度、全方位的特点。开会、行走、等公交车的时间都能进行诗歌创作,创作出的作品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介也能实现马上传播,诗歌创作变得更加便捷。
新时代的诗歌功能也在不断增强:用诗歌来写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抒发感情,安慰自我与启迪他人;以诗作答,以诗助兴;为企业、企业家、企业品牌进行宣传……
记者是资源的发现者和整合者,诗人是意向的捕捉者和独特的表达者。诗歌创作需要认识到创作的角度、站位、意象、思想。其中,思想是最重要的,思想的深度决定了文字的力度,也决定了传播的广度与持久度。
推动传统文化复兴成热潮
王洪波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
近年来,中国社会各界兴起了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各年龄阶段都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热情和兴趣,尤其是年轻人。这股热潮的标志是许多文化类节目的诞生,且受到大家瞩目,包括《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华好诗词》等。这使我们真切体会到文化自信是根本持久的力量,也让我们深刻领会到没有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与兴盛,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白酒企业,而白酒植根于中国深厚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中。因此,我们也在思考怎样为传统文化的复兴作贡献。为此,我们连续举办了三年诗酒文化大会,希望能推动诗歌创作、诗歌传播与诗歌交流。
为激发诗人创作热情,我们的诗酒文化大会为写得好的现代诗词、古诗词等设置奖金,创新传播诗歌方式,举办诗歌朗诵会、音乐会、对话会等。同时,把影视作品与诗歌创作结合起来,把中国顶级的歌剧舞剧表演艺术家请到泸州来,演出大型歌舞剧《李白》《孔子》等,让诗歌创作更有氛围,为诗歌创作与传播出一份力。
诗歌创作需要“五性”
汤集安
诗人、书法家、湖南国际频道总监
新媒体语境下,诗歌创作需要有“五性”:
一是人民性,不然诗歌在某种意义上没有价值。二是时代性,只有坚持时代性,诗歌才能流传久远。我到国际频道上任只有五个月,我对频道的第一个定位就是文化中国,我希望能利用大众媒体让诗歌与时代紧紧结合。三是艺术性,无论是画家、书法家还是诗人,需要有个人特色,随大流的作品不可能传播久远。四是传播性,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5G时代的来临,短视频将更受大众欢迎,如何把诗歌与短视频结合起来,加速诗歌传播值得思考。五是独创性,既要立足传统,又要符合当今青少年的秉性,从娃娃抓起,用创新视野创作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