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19年07月16日

让绿色产业成为泸州经济发展主色调

(紧接第一版)据介绍,今年,泸州智能终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600亿元,投产企业数将达到130家,初步建立产业链完整、集聚度高、产业结构合理的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大数据、北斗导航、物联网产业也将实现大突破。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泸州紧扣打造区域文旅会展中心,坚持“农商文旅体养”全面融合,大力发展白酒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2018年,泸州实现旅游总收入512.8亿元,同比增长16.05%。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从2015年174亿元增长到2018年269.1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发展再深化,6月12日召开的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明确,泸州将打响长江文化、中国酒城、红色、生态旅游名片,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旅游集散中心、世界白酒文化旅游目的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我市拥有四川第一大港。5月13日,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举行“北粮南运”项目启动仪式,意味着东北粮食多式联运至西南的序幕正式拉开,将助推泸州形成百万吨级粮食集散地。当日,泸州春华秋实农业有限公司同步开业,标志着川南地区最大单体米厂建成落地。“北粮南运”项目由黑龙江春华秋实粮油有限公司旗下泸州春华秋实农业有限公司执行,并联合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美菜网共同打造,具有每年30万吨精米加工生产能力和快速分拨能力。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有50万吨东北粮食通过铁、海、江多式联运到泸州港,形成粮食物流、贸易、加工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体系。目前,泸州依托水公铁空多式联运独特优势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广阔的市场腹地,大力推进西南大宗商品交易集散中心建设,粮食是最重要的货源之一。

——加快发展竹产业。行走在泸州的崖巅与深壑间,站在溪水与房舍旁,随处可见翠竹随风摇曳。在这里,竹林遍布,竹海碧浪已经垒出“金山银山”,泸州人正畅享竹林带来的生态红利。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竹林基地、竹产品加工、竹文旅融合、竹产业品牌、政策保障“五大”高质量提升行动,努力绘就竹景“美”、竹业“旺”、竹农“富”的美丽画卷。目前,我市竹林面积和蓄积量居全省第一,全市竹类加工企业发展到227家,产品涵盖竹浆纸、竹纤维、竹家具、竹人造板、竹工艺品、竹笋加工等领域。2018年,全市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147.6亿元。

用绿色打底,泸州正迈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