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家平
根据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市预计实现文化产业营业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10%;全市预计接待游客2760万人次,同比增长8.6%。
上半年,我市各文旅建设项目以“时不我待”之态,加速实施;品质提升、品牌升级,三区四县的文旅企业组成强大方阵,将文旅经济推向更高“段位”;文创企业孵化成长、文创产品研发出新,走向广阔的空间,犹如各拉丹东之于长江、巴颜喀拉之于黄河,涓涓细流从源头奔向海洋。
不久前,全省、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相继召开,我市文旅经济发展喜逢机遇期。上半年,对我市文旅经济而言,是一场与时间竞赛的奔跑,并因文旅政策利好、项目打造升级和创意不断而后劲十足。
多点开花
项目提速打造
7月9日,记者在古郎景区看到,峡谷中,一座钢结构小桥横跨小河,一排金属链条悬挂其上。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正在修建的摇摇桥,建好后,将为游客提供惊险体验。
今年以来,古郎景区加速打造二期工程,新增的多个项目,有的已经建成营业,有的基本完成,正式营业指日可待。
古郎景区总经理涂国学介绍,二期工程计划投资5000万元左右,上半年完成了约4000万元。二期工程中的攀岩项目基本完成,民宿酒店已经营业,峡谷游步道仅余1公里未完成,王星纪念馆已经完成,红色拓展培训基地基本完成。半年就完成全年投资的80%,呈现出令人吃惊的高效率。
涂国学说,景区将于明年启动三期工程,将峡谷游步道再往深处延伸几公里,并完善暗河项目。
位于江阳区分水岭镇的董允坝·中国伞乡景区,以其特有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元素,吸引着市内外游客。
分水岭镇党委书记芶杰介绍,上半年,景区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完善了旅游标牌、旅游公厕等硬件设施,增加了游客体验项目。比如,依托董允坝国家现代农村示范园区打造采摘项目。
记者在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高科技温室种植展示棚3号棚看到,这里采用了三角形雾培、滚筒栽培等技术,红叶甜菜、红生菜、形色各异的迷你南瓜等几十种蔬菜凸显新奇。
绿阳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办公室主任陈瑜介绍,3号棚是公司上半年新建的展示棚,主要展示无土栽培技术,适合家庭体验,可以帮助小孩了解农业技术。
截至目前,园区3个展示棚栽培的蔬菜品种已近200个。
上半年,我市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实施,突出长江文化、红色文化、白酒文化、生态文化四大资源优势,强力推进泸州老窖景区、郎酒庄园、世界茶酒小镇、罗汉林、大旺竹海、茜草工业遗址等80个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二郎红军街、古郎景区二期等工程超进度完成,智慧文旅项目一期完工。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