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19年07月12日

乡村振兴 这边风景独好

养殖基地里的土鸡长势喜人。

在茶叶基地“喝茶”的黑山羊。

夏季的龙湖水香农旅文化产业园,满山翠绿,山花遍野。一阵风儿吹过,步道上的风车随风转动。站在山顶上,将黄龙湖风景区和万亩红豆杉尽收眼底。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中,既能拥抱自然,又能体验艺术生活,好不快哉!谁能想象,一年多以前,该产业园所在地还是连片的撂荒山林。

整合农业、旅游、文化等资源打造的龙湖水香农旅文化产业园,是纳溪区上马镇挖掘乡村文化旅游潜力,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上马镇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文化挖掘、景观设计、功能完善,因地制宜,将整个场镇打造为集水文化和麒麟文化体验、生态养生休闲于一体的“中国麒麟水镇”。

旅游做活“水文章”

上马镇位于纳溪区南端,生态环境优美,境内水资源丰富,是泸州市博物馆镇馆之宝麒麟温酒器出土之地,“中国·麒麟水镇”由此得名。近年来,上马镇依托悠久的麒麟文化和丰富的水资源,以“水”为主题,旅游兴镇,着力实现镇域经济突破。

全市蓄水量最大的水利枢纽黄龙湖,就像是一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镶嵌在沟谷中,湖区有形态各异、可供开发的岛屿30个。境内永宁河、洞沟河、马河、竹淮溪、梨园溪、凤溪河等溪河纵横交错,开发利用价值高。记者了解到,“水镇”盛产茶叶、柚子、柑橘、藤梨等有机作物以及野鸡、河鱼、香猪、黑山羊等特色生态养殖。其中,以万亩红豆杉基地、杉树湾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园为代表的无公害有机产品生产初具规模。

“我们的旅游发展基础较好,具备建设国家级生态旅游乡镇、中国森林体验基地的潜质。”上马镇镇长刘云说。黄龙湖位于上马镇南部,自2013年水利工程建成后,上马镇围绕黄龙湖生态优势,着力打造旅游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引进总投资1.5亿元的餐饮、住宿、漂流等项目,建成了川南落差最大的丛林漂流。为解决漂流项目夏季游人如织、冬季冷清的局面,上马镇又配套引进占地1500亩、总投资6亿元的“龙湖水香”项目,打造田园综合体旅游基地;引进占地面积160亩的麒麟阁休闲山庄,打造休闲康养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18家,年接待游客达1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0余万元。

村道打通“财富路”

“出门便爬坡,吃粮靠肩驼,农闲背被儿,男儿难娶婆。”这首曾在村民口中流传的民谣,倾诉着上马镇黄桷坝村当年的辛酸。黄桷坝村党支部书记何君说,当初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每逢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收获庄稼、外出工作、小孩上学都不得不绕道而行,严重影响了村民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上马镇森林覆盖率达68%以上,林竹资源丰富。但由于道路不通,仅运费就是竹价格的2倍以上,山区竹子卖不出去,只能“捧着金碗受穷”。

想要拔掉穷根,首先就要先将道路修好,让村民出行不再受阻,让农产品可以顺利进入市场,这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宝贵的土地资源和区位优势的上马镇,开始补齐部分村不通公路的短板。2018年投入资金,完成公路硬化46公里,新建通村公路6条12.5公里。交通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随着精准扶贫的不断深入逐渐得到解决,村民们如今已实现了水通、电通、网络通。

不仅如此,随着乡村道路的贯通,当地群众创业致富的热情高涨。记者了解到,当地的竹价格由原来的每吨400元涨到560余元,年销量也由原来的3万吨涨至7万吨,带动群众年人均增收600余元。

产业带动“黄金树”

黄桷坝村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土地贫瘠,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产量极低。村党支部通过多方努力,引进有“植物黄金”之称、且适应本地气候和贫瘠山地的红豆杉产业,走公司+农户的种植路子,斥资2亿元,流转残次林地和荒山6000余亩。

何君说,红豆杉产业基地是一个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项目。目前,黄桷坝村已种植红豆杉300万株,约5000余亩,有159户农户参与了土地流转,平均每户土地流转年收益约5000元,吸纳当地1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其中有30余名贫困户长期在基地务工,年人均工资近2万元,红豆杉真正成为带动当地村民致富的“黄金树”。

“风景”不止这里独好。今年,云台寺村整合了200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改造千亩残次林地,并完善生产便道和蓄水池等,引进公司打造标准化柑橘示范园,实现了农旅融合。

“把残次林地流转给公司种植优质柑橘,我们每年不仅有300元/亩的土地租金,还能在公司里打工挣钱,光务工收入一年就不会少于5000元。”贫困户简世荣说。

在云台寺村,像简世荣这样的村民还有不少。云台寺村党支部书记明祖云说:“千亩柑橘示范园按‘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运营和管理,我们要让柑橘产业成为云台寺村的主导脱贫产业,成为父老乡亲的发家致富产业。”

小院引来“好习惯”

“‘飘香小院’建设以来,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示范户家中干干净净,小院里花果飘香,人人都以实际行动改善居住环境。”近期,云台寺村利用端午节契机,开展“飘香小院”示范户“互评”活动,检验乡风文明建设成效,示范户张忠祥在“互评”时分享道。

云台寺村是泸州市“十镇百村”试点示范村之一。结合乡村振兴示范行动,云台寺村以“飘香小院”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焦乡风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美丽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飘香小院”如何建设?刘云说,首先要改善人居环境。上马镇结合扶贫工作,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完善通村道路等基础设施,深入推进“两清两治一绿”(清理垃圾、清理河道、治理污水、治理“六乱”、村庄绿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落实村组两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健全保洁员队伍,打造绿色村庄。

其次,选取适合本地气候环境且易栽培、易管理、花期长的多色月季、玫瑰、蔷薇等花种,以及彤秋桃、蜂糖李、柑橘等果树,栽种于村民院坝及房子周边,选取玉兰、桂花、茶花等栽种于大道旁,打造云台寺村色彩缤纷、四季花果飘香的效果。

同时,云台寺村还通过党员示范户牵头,每月定时走村入户调研,评优警劣,打造红白喜事有人管、食品药品有人问的自治云台,并评选出勤奋之家、创业之家、和谐之家、孝道之家等“飘香小院”示范户,营造良好的家风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