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校宏 文/图
2019年高考,泸州高中创下优异的高考成绩,该校2019届毕业生周芯宇658分(文科)、杨桦菠703分(理科)、唐宇雪701分(理科)、马进697分(理科)、任思忆692分(理科)……全年级应届参考人数2373人,重本上线人数1589人,本科上线人数达2177人,再次刷新了该校的高考记录。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谱新篇。2011年至2019年,泸州高中高考重本本科上线人数连年攀升,今年高考更是成绩斐然,优尖生群体尤为突出,充分展现出了该校作为我市“拔尖生培养基地”的卓著成效。近年来,泸州高中面对竞争,始终坚持自身科学化、规范化的分层教学管理模式,实施特色化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因材施教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泸州高中,“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每一个教师必须遵循的重要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每一级高一新生入学,学校都会根据学生们的入学成绩,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班,让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得到针对性弥补,也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得到强化提升。为此,学校还在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单元或阶段性练习上做了“分层次设计或命制”的要求。
泸州高中的教师,既是学生们的学科老师,又是学生们的人生导师,传道授业解其惑。尤其是对于少数出现低迷状态的学生,年级组和班级老师在商定之后,专门为他们指定辅导教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和人生指导,努力把他们“拽”进优生的行列。
陪伴是泸州高中的高频词。在泸州高中的领导和教师看来:教育,就是老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和陪伴,在“引导”中体现“教”的力量,在“陪伴”中提升“育”的效能;陪伴,是长情的告白,是深情的守望,是人跟人的催促,是心连心的同行。
在具体做法上,泸州高中要求科任老师坚守岗位,努力增加为学生释疑解惑的时间。比如在高三后期,学校要求老师们每天下午放学后待在办公室,为学生答疑,一直到上晚自习。泸州高中更强调班主任对学生的陪伴,让班主任的办公室尽量离班级近一些,让班主任平时尽量多到位,随时可以出现在教室里;在后期自习期间,让班主任接管教室,全程坐在教室里,或看书,或备课。
泸州高中校长李渝江告诉记者:“学校一直以来致力于采取分层、分类的评价要求,以此达到精准化施策的目的,让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精准化定位,让更多学生享受均衡的优质教育。”
学生感言
在快乐学习中收获成长
“高中是一个成长的阶段,我慢慢趋于成熟,不再是三年前那个懵懂的孩子了。三年里,我的老师陪伴我一起在快乐学习中收获成长,我的学校是最好的见证人,感谢泸州高中!”高考成绩703分的杨桦菠感激地说。谈到志愿填报,杨桦菠告诉记者,因为自己对环境方面的问题比较感兴趣,所以此次报考的是清华大学的环境化工新材料专业。对于高考的经验分享,他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在学习过程中的不断总结。
“记得在三年前的那个盛夏,我第一次走进泸州高中校园,便被这所学校快乐的学习氛围所吸引。高中三年,在多名老师的帮助与陪伴下,我始终处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收获了成长。”高考成绩697分的马进说。对于自己的志愿填报,马进更多是从兴趣出发,希望能继续在快乐学习中不断成长。此次马进报考的是北京大学医学部,他认为北京大学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发展平台,个人也对医生职业很感兴趣;对于自身的学习经验,他认为平时的阅读与积累能有效提高学习成绩,且复习需要有计划,复习的时候应该整体把握,然后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进行不断加强。
近年来,泸州高中引进了多名专职的心理学教师,从高一起开设心理学课程,并在高三配备对口服务的心理学辅导教师,通过开展讲座、个别辅导、印发资料等方式,为高三学子排忧解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还设有心理咨询室,向学生定时开放。年级组长、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高度关注学生的心智水平和心理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就及时介入,耐心开导学生,妥善处理问题。因此,在教师办公室或者教学楼走廊,常常能见到师生谈心的情景;在许许多多个晚自习下课后的时间里,能看到老师与学生谈心的身影。
积极探索
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近年来,泸州高中特别注重以美好、厚重的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滋养学生:在宗旨上,紧扣立德树人;在排课时,开齐人文学科;在备课时,凸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把科学精神与人文内涵结合起来;在辅导时,尊重人的个性与价值,关心人的感受与成长;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与审美情趣。
泸州高中一月一次的樟林讲坛演讲活动、每周一次的班会活动,还有松涛文学社、诗词楹联社、书画社以及乐坊等学生团体频繁举行的文艺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学习人文艺术知识,拓展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现在命制高考试题,都是以能力立意的。而在各种能力中,思维能力尤其重要。学习能力的根本,是思维能力。中学生核心素养之“科学精神”中,就包括与此相关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如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
泸州高中特别强调科学理性思维的训练,把其贯穿于备课、上课、练习、考试、讲评、辅导等各个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究,获得智慧与成长。
泸州高中在提升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决不把规范管理弄得压抑。因此,泸州高中的学生学得很灵活,与老师商榷是常事;在运动会上很奔放,“天地苍茫,唯我嚣张”之类的标语比比皆是;在创新、创造类的比赛中很抢眼,接连在机器人等各类比赛中获得大奖……
此外,泸州高中十分注重家校联合,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塑造优秀学生。如:成立家委会,与之共商教育大计,并在一些重大事项上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搭建“翼校通”家校联系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各班建立家长群,随时向家长通报情况或征求意见……
教书不忘育人,泸州高中教师以爱心、汗水和智慧的投入,获得了丰厚的产出。这就是泸州高中高考连年丰收背后的原因。李渝江信心满满地说:“只要我们能够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开展素质教育,在提升学生学业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我们必然能够取得更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