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康明 张晓萍 本报记者 张婷
今年,纳溪区紧紧抓住中央、省、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机遇,依托互联网技术IPv6,提前谋划数字乡村和数字经济产业,围绕“一核五区”,从技术研发类、智能制造类、数字融合、数字服务、数据安全和综合服务方面,着力将云溪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西部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工信部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西部国际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纳溪区以平桥村为试点,依托“互联网+”建设“数字平桥”管理平台,让公共服务有了“顺风耳”、让基层治理驶入了“快车道”、让农特产品有了“飞毛腿”、让乡村旅游有了“千里眼”,让群众乐享“数字乡村”建设带来的便利和福祉。
“互联网+”
让信息进村有了“顺风耳”
从今年起,纳溪区大渡口镇平桥村村民和游客有了直观感受:湖光山色可以网上游、“跑步鸡”从生长到销售全程可追溯……
“村干部只需一部手机,就能了解全村信息、服务群众。”平桥村党支部书记邓国仲告诉记者:“数字平桥”管理平台设置了数字党建、数字治理、数字旅游、数字电商、数字养殖、数字茶叶6个板块。该平台与村(社区)干部手机互通,村干部在手机上就能了解村民诉求、邻里纠纷、农作物长势和种养管理等信息。
平桥村依托IPv6物联网,通过安装烟感、空气监测、温湿度等监测终端,实现全村物联网智能管理。干部和群众利用手机即可查到环境控制、供料、控温等生产要素数据,“对症下药”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数字平桥”还推动公共服务向教育、医疗、交通、娱乐等延伸,利用智慧乡村、智慧党建、在线办事和政务公开等平台,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让村里人像城里人一样,全面享受良好的公共服务和生活便利。
如今,通过“鼠标+黄土地”,不仅改变村民生产生活,还绘就出农业全新画卷。
数字治理
让基层管理驶入快车道
“我父亲走路不方便,最近身体不好,想麻烦村卫生站医生帮他检查一下……”6月16日早上,邓国仲打开手机,就看到村民罗光会在“数字平桥”平台上的留言。罗光会是村里的脱贫户,夫妻二人都在外打工,家里只剩下80多岁的父亲。随后,邓国仲联系了签约乡村医生黄湘平。下午,黄湘平就上门为老人检查了身体。邓国仲说:“有了‘数字平桥’后,能让群众更真切地感受到村干部的关心。”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筹备,今年1月1日,平桥村“数字平桥”管理平台上线启用。以前,邓国仲希望平桥村实现智慧管理,如今,他的期许与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不谋而合。利用“数字平桥”平台,平桥村426名农民工的流向、从业情况、创业意向等清清楚楚。同时,村“两委”通过平台,把就业政策、技术培训、就业招聘等惠民信息及时送到群众手中。
大学生刘翠霞是平桥村人,今年毕业时在“数字平桥”看到推送的就业招聘信息,主动与村上联系,依托纳溪区智能终端招募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目前在泸州一家药房当上了药剂师。
在平台脱贫攻坚栏目中,21户贫困户信息一清二楚,帮扶措施和成效一目了然;在乡村法治栏目中,制定了村规民约、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村干部通过手机就能第一时间了解矛盾纠纷调解情况;在平桥英才栏目中,21名平桥村创业先锋的先进事迹格外醒目……目前,平桥村21家星级农家乐都是该村回乡人士开办,仅“梦里水乡”就解决了近100名村民就近就业。还有景区管理、旅游产品加工、特色养殖等,让平桥村充盈着商机。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