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村上采取院坝会、入户宣传、“村村响”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常识,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推行农户门前“五包”和垃圾分类收费制度,并且利用“红黑榜”,每季度开展评比,强化对农户的监督约束。
目前,该村已投放垃圾勾臂车1台、勾臂箱24个、垃圾分类桶600个,新建阳光堆肥池7个,逐步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基本实现环卫设施和环卫人员全覆盖。
“春风十里新,文明浸乡野”
在重视乡村环境的“美颜塑形”的同时,泸县还在乡村“内在铸魂”上下功夫,深挖文化底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与文明品位同步提升。
走进石桥镇洪安桥村,在村民院落可以看到石磨、荷花池、鲜花盆……一院一特色、一户一看点。
石桥镇洪安桥村在促进乡风文明上动脑筋,在营造良好的村风民风上下力气,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庭院治理形成了地域文化。
以前,村民们在自家房前屋后,堆放了许多废弃的农具、坛罐、瓦片等,不仅占地,还不美观,洪安桥村就地取材,将这些废弃物利用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
如今,这些昔时的废弃物变废为宝,旧水缸变成“荷花池”,旧罐子成为了“鲜花盆”……谁能想到,喂猪的石槽有一天也能变成“工艺品”。这些“废品”组合起来,变幻各种新造型,成为路边、庭院里靓丽的风景。
得胜镇持续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新农村建设,加大改厨、改厕、改水力度,注重改建和新建相结合,突出乡村特色、农村秩序,注重文化传承、风貌塑造,凸显山水格局、自然环境。
目前,特色文化浓厚的新村聚居点相继建成,有体现法治文化的罐顶山橙香苑,有体现清廉文化的大水坝莲花新村,还有体现孝德文化的白象村火盆田聚居点……
文化“无形”,落地“有声”,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引领着各村村民从“身有所栖”到“心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