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19年07月09日

泸县着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让农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切实增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乡村生态美景入画来

■黄祖泉 本报记者 刘梅

走进泸县乡间,联村通组入户道路蜿蜒伸展,“小庭院”“微田园”“文化墙”点缀在青山绿水中,犹如一幅幅清新的山水画卷,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泸县着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让农村环境靓起来、生态美起来,把整治行动做成让广大农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生工程。

“乡村蝶变时,即此羡闲逸”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问题关系着农村千家万户的生活品质。在泸县,一场“厕所革命”覆盖城乡大地,悄然改善着群众的生活环境。

为让村民也像城里人一样拥有干净整洁的卫生间,泸县通过动员会、现场推进会、日常督导检查等工作推进方式,全县各镇街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农户卫生厕所改造方面,基本形成工作共识、工作合力。

7月,记者驱车前往泸县石桥镇洪安桥村,村口的路面宽敞整洁,沿途果树茂盛,稻田绿意盎然,村居错落有致,秀美的田园风景映入眼帘,这样的乡村美景得益于洪安桥村从去年10月开始的人居环境整治。

洪安桥村注重村民生活环境优化,有力有序推进改厨改厕、污水治理。目前,全村已经有200余户农户进行了厨房、厕所改造。厨房里,碗柜干净整洁,柴火堆放区与工作区进行了分隔,灶台都贴上了瓷砖;粪坑加盖,污水通过污水管网进入污水池,集中处理。

田园、农舍,在绿树掩映中恬静而美丽,来往村民脸上尽是幸福的笑容。这是记者近日在嘉明镇护松村采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时看到的景象。

今年3月,嘉明镇护松村率先在全镇开展改厨改厕工作,先期选定3户具有代表性(无独立空间卫生间、有独立空间无卫生厕所、污水直排)农户作为改厨改厕样板,率先进行试点改造,通过“政策宣讲+现场参观+改造户谈体验”方式在全村全面铺开,采取“政府补助+农户自筹”落实项目资金。截至目前,全村按照“三清、四入、五改、六好”标准,已改造厕所286户,整治厨房320户,覆盖面达70%,预计9月底前全面完成。

护松村村民郭祖友说:“村里在5月帮我重新改造了厨房和厕所,现在家里更干净、整洁,和以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绿树村边合,田园净无尘”

2018年以来,泸县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的,以分类减量、资源利用、无害化处理为目标,率先在云龙镇、天兴镇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四个统一”原则,结合泸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经验,按试点巩固、普及推广、全域覆盖的步骤,在全县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系统,形成户分类消纳、村收集管理、镇压缩转运、市县集中处理的收运处理模式,加快实现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居住环境。

垃圾分类处理,是嘉明镇护松村打造幸福美丽宜居乡村的“打开方式”之一。(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