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19年07月08日

将红色精神融入乡村振兴打造独具特色的苗族乡村

——专访叙永县合乐苗族乡乡长张学军

红店子学校新建的教学楼。

兴复村特色农产品。

7月1日,泸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近叙永县合乐苗族乡,围绕合乐苗族乡如何整合红色文化、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以及如何发展产业推动脱贫攻坚、带动乡村振兴等,专访了合乐苗族乡乡长张学军。

记者:当前,中央和省、市各级把文旅融合发展摆在了重要位置。合乐苗族乡拥有独特的红色文化、丰富的自然生态以及多彩的人文资源,接下来将如何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张学军:一是将旅游资源与周边区域结合。位于合乐苗族乡的来龙湖风景区,西接丹山风景名胜区,北邻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有近万亩的金银花基地和烟叶基地。我乡将强化来龙湖风景区与周边区域的对接,将几大片区联系在一起,积极打造精品旅游路线。

二是将红色旅游文化景区和绿色生态旅游联系起来。我乡将整合路线,既让游客领略到独特的自然与人文魅力,又能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三是加快苗族文化旅游产业化。目前,合乐苗族文化旅游线路尚未真正形成,吃、住、行等旅游产业链尚未完善,我乡下一步将重点做好配套设施建设。同时,注重苗族文化旅游价值的打造,通过苗场节、踩山节等重要苗族节日,强化宣传力度,丰富举办模式,使游客亲身参与体验苗族文化,提高活动吸引力和参与度。

记者:近年来,合乐苗族乡采取了哪些措施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张学军:一是注重生态环境整治。合乐苗族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形优势,工业少、污染少,绿水青山。如果只考虑发展而引进一些项目,破坏我们的青山绿水,那既影响脱贫攻坚质量,也影响乡村振兴进程。因此,我们在推进脱贫攻坚、发展项目的同时,也坚守生态环境的底线。现在,合乐苗族乡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效,也落实了乡村振兴关于“生态宜居”的战略要求。

二是关注产业扶贫,坚持持续发展。我乡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相结合,将短期脱贫和长期发展相结合。如方元村通过“村集体公司+专合社+种植大户+农户”的模式,带动40多户贫困户集中种植折耳根300多亩,并通过多方销售渠道,做好利益分配,形成长期发展模式,既带动群众脱贫,又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三是关注人才保障这个关键。大力引进返乡人才,培养致富带头人,帮助群众特别是贫困户把产业搞起来。

记者:合乐苗族乡在做大做优产业方面有何打算?

张学军:目前,合乐苗族乡无龙头企业带动,缺乏大项目支撑,因此,我们经过周密计划,找准发展方向。一是继续强化“一村一品”,根据各村发展优势,集中精力专攻一个产业发展项目,打造“合乐品牌”。

二是充分依靠合乐苗族乡美丽的风景和适合避暑的特点,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带动全乡发展。

三是积极壮大“村集体公司+专合社+农户”的模式,由村集体公司牵头,确保发展更加持续有力;专合社负责技术指导和对外销路探索,以此降低产业发展的风险;农户参与,以原材料、劳动力等形式投入产业,无投资风险,同时还能实现就近务工,激发农户参与的热情,从而进一步推动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