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19年07月04日

自贸区与泸州港的优势叠加

1至6月,泸州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30.28%

泸州港。本报记者 牟科 摄

■匡科 许梦婷 本报记者 张婷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作为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依托长江、承东启西、协同开放、面向全球。泸州港是川南临港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落实试验任务、推进改革创新的重任。

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泸州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19832标箱,同比增长130.28% ;完成铁水联运箱量1.65万标箱,同比增长83.3%;件杂散货吞吐量160840吨,同比增长135.19%。随着川南临港片区的不断发展,泸州港深水良港优势不断显现,二者优势叠加,正积极推动泸州建设成为四川航运物流中心。

优服务、提效率

天然良港优势显现

自挂牌以来,川南临港片区积极主动服务周边企业,狠抓航运物流产业聚集,在成都等地设立无水港,加强与重庆港、贵州地区的对接合作,不断扩大泸州港辐射面积。

日前,泸州港顺利完成首批成品油液袋集装箱换装作业。据货主江苏海华嘉豪物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杨锡钰介绍:“此批次货物通过罐车运抵泸州港,再以泵抽方式换装导入液袋集装箱内,装船发运至上海。泸州港在7天内顺利完成首批3220吨(140TEU)换装作业,这个效率非常高”。

成品油液袋集装箱换装作业,这是泸州港优化布局,提升服务效率的又一重大举措。泸州港紧紧依托川南临港片区发展优势,不断提升泸州港口岸通关效率,统筹优化内河专业运输系统布局,鼓励和发展集装箱、滚装船等专业化船舶运力,优化调整集装箱、危化品、散货、件杂货、重大件等主要货类码头布局,提升码头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开展标准船型研究,完善船型标准体系,促进集装箱江海联运发展。

畅通道、创平台

自贸红利不断释放

“现在走水运比以前常态化从公路运到上海,节约运费近200元/吨,大大降低了我们企业的运输成本。”杨锡钰表示。

江苏海华嘉豪物流有限公司货物从原本的公路运输改变为水路运输,这得益于川南临港片区依托“水公铁空”立体交通枢纽优势,加快打造四川南向东向开放门户。其中,川南临港片区东向通道围绕长江黄金水道,在稳定开行普通班轮的基础上,创新开行“五定”外贸直航班轮,正式开启“电梯翻坝”“货物直达”快船时代。货主企业借助此通道,不仅可以保障货物到货即走,还可实现“急货急走”,为企业降本增效。

川南临港片区还积极打造对外开放平台,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泸州港现已具备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等功能平台,成功获批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获准筹建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外贸船舶可临时进出泸州港。

泸州港明显的铁水联运、江海联运成本优势,成熟的口岸监管条件等诸多举措,将进一步助推我市建设成为四川航运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