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19年07月04日

红色记忆激励一代代黄荆人新长征

红军桥。

原林村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

红军树。

黄荆老林景区自然风光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品牌运营效果显著,在川南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去年,该景区年接待游客达1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6亿元。而对于黄荆镇来说,这样独特的秀美风景不仅展示着美丽的现在,也有着过去的烙印,更会书写下将来的兴旺。

红军树红军桥

这是当地人民的红色信仰

1935年1月29日,中央红军在贵州土城青杠坡与敌激战伤亡太大,毛泽东等领导人审时度势,决定立即撤出战斗,从贵州土城元厚渡口一渡赤水进入四川古蔺,其中,右纵队(一、九兵团)经马鹿坝翻莲花山,进入古蔺县北部的黄荆老林。

红军部队在黄荆吃柴胡野菜,露宿院坝或大树下,红军首长就在桃子坝一棵高大的酸枣树下查看地图。红军走后,黄荆百姓亲切地称这棵古树为“红军树”,把红军吃过的野菜叫“红军菜”。这株古树,冬天发芽,春天换叶,四季常青。虽然被烧焦了半边树皮,但它依然以顽强的生命力屹立在金鱼溪边。像这样的红军树,黄荆老林共有3棵。

在桃子坝的红军树是一棵青果树,生长在村民胡万发家门前。上世纪六十年代伐木,一些年轻的伐木工不知道这棵树的故事,要砍,胡万发连忙将几个伐木工请进家中,一五一十讲出红军树的来历。知道了这棵青果树的故事,伐木工马上表示不砍树了。另一棵红军树在原林村,离桃子坝有15公里,是一棵青杠树。

红军在黄荆境内楠木桥渡河时,正遇涨水,却只有一根楠木作为过河工具。为了快速渡河,红军向周边群众借来了木板、绳子等,铺设了临时过河通道艰险渡河。

革命事业成功了,新中国成立了,当地人民群众记着红军长征的事,在楠木桥附近用蚕桑树、柏香树搭建了一座桥。上世纪八十年代,楠木桥、桃子坝群众自愿集资,用石砌方式新建了一座桥代替被洪水冲毁的木桥,命名为“红军桥”。

对于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黄荆镇不仅仅是通过讲述红色故事,还以四渡赤水干部学院黄荆教学基地和双色夜校为载体,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到红色文化学习和长征精神实践教育中来,让长征精神在这片大地上处处开花结果。

产业新房遍地有

这是干群一心精准脱贫的动力

如今,在决战精准脱贫、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黄荆镇在脱贫攻坚新长征路上步伐有力、越行越远。

在原林村,尽管还有些村民小组因为地势原因无法做到户户通水泥路,但产业发展却未落下。不管是竹木经济林,还是山珍药材,只要能够增收,这里的老百姓都不怕苦累积极奋斗。也正因为这样的精神,这里的老百姓住上了新房,过上了好日子。

村民陈太海在外漂泊几十年回到家乡,老家的房子年久失修成了危房。为了帮助他改善住房,镇上为他争取到D级危房改造,并帮他搬运水泥、建房。如今,陈太海的新房已经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现在就等一些家具了。”看着即将完工的新房,陈太海笑了。

为了决胜脱贫攻坚,黄荆镇预计2021年种植大树茶茶树达到8万株。今年2月,原林村引进黄荆镇深山老林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在金鱼溪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开设大树茶加工扶贫车间,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专门收购、加工、包装黄荆大树茶。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收购黄荆大树茶鲜叶约1万斤,助力当地群众增收20余万元。预计2021年,当地大树茶茶叶产量可达1.8万斤,将进一步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黄荆镇现有楠竹超过1000亩。今年4月10日,原林村竹器加工厂动工开建。该项目总投资60万元,每年可加工楠竹5000吨以上。加工厂预计带动周边超过200户群众发展楠竹产业,可年增收120万元。

去年9月,黄荆镇组织30多名党员先锋队队员为原林村六组贫困户杨伦刚架设入户电线。抬着几百斤重的电杆和4圈重400斤的电线,队员们从山脚走到山上花了四五十分钟。像这样的服务活动,黄荆镇党员先锋队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只要能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先锋队队员们全力以赴。

风貌一新奔小康

这是老百姓全面小康的期盼

有了产业,住上了新房,老百姓已经摆脱了贫困,不过黄荆镇的前进脚步并未停下,他们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又迈开了脚步。

提到黄荆镇,不得不提黄荆老林。黄荆老林景区地处大娄山北尾部,面积430多平方公里,海拔1300多米,古树参天、环境清幽,是一个休养身心、探险度假的避暑胜地。

黄荆镇积极探索出“党支部+公司+协会”“党支部+公司+专合社”“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党建+3”模式,打通产业致富“最后一里路”,构建脱贫良性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村企村社一体化”战略布局。

2018年11月19日,浙江赛得健康产业投资管理集团一行赴黄荆镇金鱼溪考察休闲康养项目,并与原林村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今年3月14日,浙江赛得健康集团再次来到金鱼溪旅游度假小镇,就拟投资发展休闲康养旅游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达成康养项目合作意向,拟投资500余万元打造康养小镇。

截至目前,黄荆镇共成立旅游和蜂蜜协会各1个,落地1家农特产品龙头企业,建立11家专业合作社、53个家庭农场,标准化打造农家乐87家,其中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5家、汽车露营基地1个、星级农家乐7家、民宿客栈23家,还开办电商4家。仅2017年,黄荆镇四大特色产业岩蜂蜜、竹笋、大树茶、中药材就实现年产值2500万元。

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黄荆人进行新的长征,也将见证黄荆在将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