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森波 杜玉青 曾念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处平凡的岗位,却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篇章;他们人生之路迥异,却同样闪耀着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芒;他们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将为人民服务深深印刻于心。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实施“六大攻坚行动”、发展“三大千亿产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中,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无私奉献、奋勇争先,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泸州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我市3名共产党员、4名党务工作者、8个党组织受到省委表彰,他们的故事正在发生且还将继续。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邱雨:
千满意、万满意,群众高兴才是真满意
邱雨,叙永县第一中学校教师,叙永县大石镇双全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在邱雨的带领下,双全村2017年退出贫困村序列,整个村面貌焕然一新。现在,双全村的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在今年“七一”表彰中,邱雨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邱雨难以忘记第一天到村任职的情景:村办公场地不足50平方米,开会时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邱雨和村两委提前谋划,凭着“上级补助一点、自身筹措一点、社会捐赠一点”得到的资金,将原来的村活动室改建为集“一坝两家三中心四室”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并将驻村工作队安顿下来,制定并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树立了驻村工作队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良好形象。
邱雨常说,千满意、万满意,群众高兴才是真满意;千道理、万道理,帮助群众脱贫才是硬道理。驻村三年多,邱雨每年平均驻村工作320天以上,和家人打个电话、开个视频就算“见面”。挑粪、砌墙、栽秧,邱雨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帮扶群众、感染群众。他积极争取惠民资金,实施农网改造、村组道路、网络通信、安全饮水等项目,全村水、电、路、通信网络和电视信号等实现全覆盖。邱雨跑遍了双全村的田间山头,逐渐在村里建设了油茶种植、生态养鱼、生猪养殖等基地,培养带头人、发展集体经济,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建成了叙永县资产收益试点首个投用的年出栏千头生猪规模化养猪场。
为了解决群众就医不便的问题,邱雨多方筹措资金,高标准提档升级村卫生室,配齐医疗设备设施,并联系县级医院入村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的义诊活动。教师出身的他一直对教育事业有特殊感情,了解到村小师资力量缺乏、图书无法满足学生阅读时,他立即发挥单位后盾优势,组建支教服务队,开展支教活动,捐赠图书千余册。
今年4月24日下午,邱雨在双全村一组贫困户杨云均家中走访时,发现杨云均的孙子发着高烧躺在床上。邱雨感觉情况不对,立即将孩子带到村里诊所治疗,并一直陪着孩子直到晚上10点。在返回村办公室途中,由于摩托车打滑,邱雨连人带车摔出10多米,额部有15厘米活动性出血伤口,深可见颅骨。在县镇两级医院的及时救治下,邱雨脱离了生命危险。在摔伤还未痊愈的情况下,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带上早已收拾好的行囊,带着对贫困户的牵挂又回到了村上。“帮助贫困户致富奔康是党员的神圣使命,必须全力以赴、一往无前。”邱雨说。
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刘太金 :
一个爱管“闲事”的贴心人
江阳区邻玉街道邻江社区的居民总说:“刘太金真是个爱管‘闲事’的好人!”
居民口中的刘太金是江阳区邻玉街道邻江社区供应站党支部书记、供应站小区居民小组长、保安队队长。作为退伍军人的刘太金并没有躺在功绩簿上“睡大觉”,他觉得:“散兵不敌队伍,个人力量始终有限,我要号召社区的热心居民成立一支队伍,一起为大家多做好事。”
2017年6月,刘太金在街道带头成立“刘太金党员志愿服务队”,将加入队伍的志愿者编成5支志愿小分队,成员按特长和类型分为文化、医疗卫生、法律、环保、消防志愿服务小分队。他们在队长刘太金的带领下从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需要的地方入手,尽其所能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在刘太金的带领下,志愿服务队从最初的44人,发展壮大到现在的150余人,年龄跨度从25岁到80岁,他们的存在让邻玉街道的志愿服务活动得到深化。
谢小惠是邻江社区的一名八旬老人,瘫痪在床长达30年,生活起居极为困难。刘太金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召集志愿队队员前去慰问。刚进老人的家,刺鼻的排泄物臭味弥漫在房间里,志愿者们却毫不在意,立马分工,为老人换洗衣服、剪指甲、打扫卫生。刘太金志愿服务队在一次又一次的“管闲事”中,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信任、尊重和称赞,大家都知道:有事就找刘太金,事多就找刘太金志愿服务队。
在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刘太金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枚“党徽”、 一个基层办法工作包和一本民情台账本,成为他随身携带的“三件宝”。刘太金经常走访小区住户,将居民遇到的困难,逐一记录在民情台账本上,每做完一件事,就会在本子上划个红勾。满页红勾,就是刘太金作为党支部书记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最好的证明。如今,民情台账本已经写满2个,记录了大大小小的居民难事305件。
走过花甲,迈向古稀,刘太金虽是一个平凡人,但他仍然用自己的“小力”服务着“大家”。刘太金的先进事迹被广为传播,在今年“七一”表彰中,他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他的精神不仅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根基层,也成为感召社区力量的来源。他总是以无声的行动诠释着爱的奉献,十来年孜孜不倦走好群众连心路。群众的敬意,是他一生最美的勋章;持之以恒,是他最掷地有声的答案。
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杜静静:
为居民办好事、做实事
在纳溪区安富街道友谊路社区居民看来,他们的社区党支部书记杜静静是一名能想事,会干事的好书记。担任社区书记十几年来,杜静静不断探索新的党务工作方法,把现代管理知识运用到党务工作中。今年,她被省委评为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擅于主动思考社区治理工作方式的杜静静,围绕“幸福友谊”这一主题,以党建作为引领,开展了许多工作:社区主动介入三无院落管理,挨家挨户做工作帮忙牵头成立业主委员会,探索邻近的独立楼栋联片引入物业公司等措施,帮助社区内的居民小区理顺管理机制、改善居住环境。
社区是直接面对面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站,由于友谊路社区的地理位置,导致社区内没有图书馆、健身中心等,为了让社区居民有一个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杜静静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藏书3000余本的社区书屋,以及可同时为6位老人服务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健康中心等。她还根据居民的兴趣爱好,成立了广场舞健身队、门球队、棋艺小组等娱乐队伍,定期开展活动,社区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居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日新月异。
社区有不少退休人员需要进行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由于他们年纪较大、部分身体不好或在外地居住,杜静静便采用微信视频、上门认证的方式,帮助退休居民解决这一问题。微信、QQ等现代化通讯工具就这样被她充分应用于工作中。
帮助居民解决生活难题的同时,杜静静还热心发展社区经济,解决居民就业等问题。2018年社区集体公司引进收衣先生项目,通过“回收+分拣+分级利用+环保”的工作模式,解决社区居民旧衣难处理的问题。2018年通过收衣先生项目,友谊路社区集体经济公司共获取收益12万元。此外她还成立巧妹手工坊,为社区居家妇女提供就业渠道,通过承接衣服、鞋子等物品编织,解决50余人的就业问题,人均月增收900元。
“把事做实,把事做好,解决社区居民的所需所求是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杜静静说。
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邱中华: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贫困户一日不脱贫,我就一日不离开。”这是古蔺县永乐镇党委书记邱中华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今年“七一”表彰的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邱中华始终聚力落实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在他的眼中,助力老百姓脱贫既是责任也是义务。他到村调研,主动登门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关注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更是常态。
“邱书记每次进村都会来我这里坐一坐,看看我的生活近况。”永兴村四组贫困户罗朝灿说。在村民眼中,邱中华是个尽职尽责的好书记。
2014年以前,麻柳滩村是永乐镇唯一一个没有水泥路的村,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为助力麻柳滩村脱贫,邱中华白天和精干力量到村发现问题,晚上会商解决问题。他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建成通村公路17公里,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2017年该村“一低五有”全面达标,成功退出贫困村序列。他还积极为村集体和村民选路子、定项目、送技术,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解决就业1500余人,帮助400余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致富。
此外,邱中华为了镇域经济发展,带领班子成员上争项目、外引资金,全镇硬化公路180公里,实现通村公路100%硬化;高标准完成13个村电网改造,全面提升用电质量;组建专职队伍全面治理改造永丰水库,切实解决场镇饮用水水质差的问题;稳步实施柑橘类产业15000亩、核桃产业4000亩、脆红李产业3000亩,种植蜂糖李、无花果、柠檬等水果,全镇特色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镇域农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身为党委书记,就要为百姓干实事。”邱中华说,他不仅要做村民的好书记,还要做一名好党员。作为乡镇党委班子负责人,邱中华推进党建创新工作,带头讲党课,开展警示教育;推出“党建+花灯”传唱模式,将党建知识编制为花灯唱本在全镇14个村(社区)巡回演出,累计开展花灯传唱20余次,参与群众10000余人;推行“党建+五彩工作队”“党建+扶贫车间”“党建+产业发展”“党建+帮带工程”模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吸纳周边81名群众在扶贫车间务工,带动410户农户发展“柚子”产业。
四川省先进党组织中共古蔺县二郎镇委员会:
初心不忘争榜样 使命担当促发展
今年,中共古蔺县二郎镇委员会被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党组织。
二郎镇党委下辖党(总)支部23个,共有党员894人(含预备党员24人)。近年来,二郎镇党委在推动决胜脱贫攻坚、服务川酒发展等工作中取得了长足进步,连续三年荣获古蔺县脱贫攻坚先进单位,2017年度荣获泸州市脱贫攻坚先进乡镇。
二郎镇党委创新“党委中心组+青年干部夜校+专题党课”干部学习模式,先后组织中心组学习39期、青年干部夜校21期,培训干部群众15000余人次;依托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斗遗址红色资源,推进泸州市四渡赤水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和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结合“七一”“十一”等重要节点开展专题讨论18次,组织“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重走长征路”“党员干部携手共建古郎橙海”等主题党日活动。
创新责任落实在一线、攻坚战斗在一线、成效考核在一线的“三线”工作法,组织74名党员干部深入村组“三天两夜”开展工作,以强有力的工作作风护航脱贫攻坚。在产业发展方面,以支部引领返乡创业方式回引人才34人,按照创业带产业、产业促就业的“三业互动”模式,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先后建成万亩红粱、千亩甜橙、万头肉牛等8大种植养殖基地,带动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鼓励党员干部参与工程进度管理、质量监督,先后建成饮水管网300余公里、通村公路150余公里,完成6个村农网改造、469户危房改造、200户易地搬迁。目前,全镇实现6个重点贫困村,499户2037人高标准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3%。
二郎镇党委紧抓入选全省30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战略机遇,统筹资金150万元,邀请浙江大学规划设计院制定乡村振兴示范镇及示范村庄建设规划,整合“一村一品”“生态循环”等理念,提出“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目前全镇17个村(社区)已完成“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
同时,整合郎酒发展、世界郎乡旅游区、四渡赤水旅游区等规划,先后完成郎酒庄园、红军街改造工程、古郎洞旅游区等建设,并以旅游核心区辐射发展3大乡村旅游片区。下一步,二郎镇全体党员干部将继续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埋头苦干、锐意进取,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古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