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19年07月02日

小溪口:村民从逃离到故土难离

甜橙产业园。

大山坳里的小溪口,曾经是古蔺县太平镇九龙村这个省定重点贫困村贫困户“扎堆”的区域之一,10户人家里有七八户贫困户。

那时的小溪口虽然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却因为没有通公路变成“死角”,村民要翻山越岭走上1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把山货、牲口运出去卖,除开成本,所剩无几。更恼火的是饮水,别看盐井河和赤水河从这里穿境而过,但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却存在巨大难题,大家只能望水兴叹。

当时,小溪口流行一个民谚:“山高石头多,一出门就爬坡。干上一个月,水都找不到喝。”当了24年村干部、今年62岁的刘代光说,当时小溪口单身汉多,很多人都想出去打工赚钱后回来娶老婆,但很多出去的人那些年也没怎么回来。

正是外出务工,让九龙村一组穷小伙刘军认识了古蔺老乡魏芳琴。魏芳琴嫁过来这些年,夫妻俩和老母亲王秀昌住在老土房里。父亲走得早,老母亲有先天性肢体残疾且患有肺气肿,干不得重活。刘军夫妻俩为给老人看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债,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精准扶贫,犹如一道光,穿透被贫穷笼罩的阴霾,照进小溪口人家的心窝。刘军和魏芳琴感到,脱贫的日子终于要来了。

公路修进大山坳,刘军拿着修路占地补偿并借了些钱,于2016年盖起了二层小楼,让老母亲终于也住上了楼房。

背靠着精准扶贫这棵大树,借村里建扶贫产业园的东风,背了债的刘军夫妻俩期盼着明天的幸福生活,每日辛勤奋斗。

2017年,九龙村引进马蹄甜橙重点发展甜橙产业,并成立古蔺县龙溪农牧专业合作社。听说要土地流转,刘军夫妻俩毫不犹豫把土地流转出去,当上了“股东”。土地流转了,家里农活少了,妻子照顾老人和小孩也没那么吃力,刘军放心外出务工挣钱去了。

去年一年,刘军家里2亩多地流转费加分红拿到手有3000多元,一家人都很满意。魏芳琴说,这还是甜橙基地没挂果到手的钱,今年甜橙基地初挂果,到手的钱肯定还要多点。

九龙村甜橙产业园面积有2000亩,按照公司+农户+九龙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运营。九龙村村主任刘凯说,村里122户贫困户都是股东,村集体经济每年分2%的红给贫困户,挂果后分红达4%,让贫困户脱贫有保障。和不少贫困村民一样,魏芳琴还在产业园务工。“干一天结一天账,一天100元。家管到了,老人娃儿也顾到了。”魏芳琴满意地说。

住在山顶上70多岁的九龙村村民杨付霞也很满意。丈夫去世30多年,2个孩子在外打工,她年纪大了挑水吃很吃力。刘凯记得,前些年,每次开村民大会,杨付霞走上1个多小时的山路都要赶着过来,反复就说一件事,“想接通自来水”。

2017年,九龙村水泥路通到户,并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让全部村民都用上自来水。杨付霞老人来参加村民大会一个劲儿称赞,“这件事情政府做得好。”

这几年,刘代光发现,自打村里的基础设施建好了,以前恨不得逃离这里的很多人又回到家乡修房子。

现在,九龙村大部分村民都用上了液化气、喝上了自来水,有的人家里还装上了空调,厨房、厕所干净卫生。太平镇副镇长赵敏说,政府补助+农户自主改造模式实施的“三改”工程,让群众有了卫生厨房、卫生厕所和规范圈舍,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生活条件。

“偶尔遇到一些来这里耍的城里人,都羡慕我们吃的是绿色食品。”刘代光笑呵呵地说。

小溪口,终究变成了难离的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