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19年05月23日

寻找红色足迹:

青年运动领导者恽代英在泸州

□马小涛 杜玉青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那些曾在泸州留下革命印记、为人民革命事业顽强斗争的青年运动领导者的身影又再一次浮现在我们眼前。恽代英便是其中之一。

1921年10月底,恽代英从武汉乘船,逆江而上,一路风尘,一身青布长衫,迈进了泸县川南师范学校的校门。这时的恽代英,虽然只有26岁,却已经从进步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了共产主义战士、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及宣传者,发表了不少宣传革命思想的文章,组织过利群书社、共存社等进步团体,成了全国青年学生向往的人物。

初踏泸州

大胆改革团结青年爱国力量

来到川南师范学校的恽代英,首先着手端正教育方向,把改革教育和改造社会有机结合起来。1922年5月,恽代英继任川南师范学校校长。他进一步从人事制度、组织管理等方面对学校进行改革,发起“学校公有运动”,先后聘请了李求实等具有新思想的教师,解聘了一些顽固守旧的庸儒。恽代英鲜明地提出了“师生平等”“择师运动”“经济公开”等口号,拟定了改革川师教育的十二条大纲交教职员讨论。

五四运动以来,学生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要求学校民主化,恽代英发起的学校公有运动及其十二条大纲,就是学生运动在这一方面的继续和发展。

恽代英以川南师范学校为基地,影响带动其他学校,并通过各种社会力量,大力提倡新文化,发展社会教育。他创立了泸县平民夜课学校,使一大批文盲和半文盲的青少年获得了学文化受教育的机会。在他的热心倡导下,泸县其他学校也办起平民夜校,免费为贫苦孩子提供读书机会。泸县民众用“桃李春风满江城,夜半尤闻读书声”来称赞夜校的盛况。

在川南师范学校的影响下,泸县各中小学纷纷成立“学行励进会”“读书会”等,广大进步青年团结在恽代英周围,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培养骨干

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2年5月一个星期天下午,在恽代英的安排布置下,余泽鸿、张霁帆等六个学生齐集在泸州城西的忠山凉亭内,秘密召开青年组织成立会议。

恽代英庄重地宣布社会主义青年团泸县支部成立。该组织是根据团中央指示,按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章程》所建立的四川省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体组织,它不仅是泸州革命史上的里程碑,在四川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斗争的开展,社会主义青年团泸县支部又陆续从泸县各校的进步青年中吸收了大批骨干分子入团,并逐步扩大活动范围。

1923年1月,社会主义青年团泸县支部壮大为地方执行委员会。经恽代英介绍,该执行委员会与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建立了联系。有了团中央的指导,泸县青年的革命活动更加有力地开展起来,影响辐射川南,为中共党组织在川南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组织基础。

1924年夏,泸县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经过整顿,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泸县地方委员会,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农民运动上。社会主义青年团泸县地方委员会的活动扩展到附近各县,在合江、富顺等地建立了团支部。

播下火种

带领广大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1923年1月,恽代英正式辞去川南师范学校校长的职务离开泸县,学生张霁帆等十余名团员和进步学生随同,走上为革命事业奋斗的道路。

1925年以后,在社会主义青年团泸县地方委员会负责人曾润百的领导下,泸县团组织进行了一系列较有影响的社会活动:6月份的“五卅”惨案、“外交后援会”声援上海人民的革命斗争,泸县共青团组织派出多人到泸县、合江、南溪、自贡、叙永等地开展“外交后援会”工作……

在泸县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发展壮大的基础上,1926年6月,中共重庆地委派童庸生到泸州,通过巡视考察后,建立了泸州第一个地方党的组织——中共泸县党支部,直属中共重庆地委领导。这是泸州第一个中共党组织。

恽代英在泸时间虽不长,却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开展革命活动、播下革命火种、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为泸县中共党组织的建立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泸县民众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因为恽代英的培育,很多人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川南各县革命活动的中坚力量,也向全国各地输送了大批的革命人才。正如郭沫若回忆说:“代英在四川泸县做过师范工作,四川的青年受他的影响的,因此也特别多……四川那样的山坳里,远远跑到广东去投考黄埔军校的青年,恐怕十个有九个是受了代英的鼓舞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