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19年05月21日

“普创治”三字诀推动《水污染防治法》宣传

本报讯(罗娟 王兰 记者 曾臻)近段时间以来,为抓好《水污染防治法》学习宣传,我市充分发挥法治宣传主力军作用,积极创新推出了“普创治”三字诀,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法》宣传工作顺利开展。

夯实“普”字为基础。通过组织普法讲师团、普法宣讲队、文艺小分队,围绕宪法修正案、《水污染防治法》应知应会等开展“法律八进”活动,提升了群众法律知晓率。我市结合综治法治宣传月、世界水日等节点,坚持把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过程变成普法过程,积极引导群众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目前,全市开展各类普法宣传300余场,发放法律小册子、法治环保袋等宣传资料4万余份,解答群众疑问2000人次,受教育群众5万余人,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抓实“创”字为中心。我市立足传统媒体,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主渠道作用,依托网站、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水污染防治法》宣传内容,加大线上宣传力度。并充分利用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橱窗等各类阵地,突出宣传《水污染防治法》,实现线上线下协同普法。

树立“治”字为标杆。我市抓住“关键少数”,突出“领导抓、抓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普法工作中,通过会前学法、集中学法、组织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技能竞赛等形式,提高领导干部生态环保工作实践能力,提升法治科学化水平。我市还通过学校主题征文、志愿服务等形式,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组织社区服刑人员集中学习《水污染防治法》,全面了解生态文明建设,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目前,共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学习《水污染防治法》68场次,开展各类知识技能竞赛28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