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19年05月21日

昔日荒坝坝 今朝新藏寨

(上接第一版)

为了让村民们喝上放心水,业主部门和乡村两级班子积极联动,援藏队两个领队指挥,硬是从8公里外的高山上架设管道引来清泉水,在半山腰修建了3个蓄水池。59岁的村民克斗占追拧开水龙头,潺潺的山泉水涌了出来,他难掩喜悦:“以前想都不敢想。”

续写搬迁新传奇

喜看今朝新生活

71岁的村民崩底于2014年10月搬进新村,她深有感触地说:“以前的房子墙面都裂了,屋内光线不好也不干净,现在政府补贴1万多元,装修的新房子住着很舒服。”

“政府承诺的建设标准和补助资金全部兑现,并为村民解决了自来水、电、电视接收等一系列与生产生活有关的问题。感谢乡城县委、县政府的关怀,感谢泸州市的援助。”第一个搬进卡心移民安置点的村民达瓦逢人便说。

如何既使贫困群众搬得进、留得住,还能长足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发展产业。

“卡心坝的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种植花生、核桃、草莓等,渠系完善之后,我们就将分到土地自产自销。”村民丹巴对搬迁点发展规划有说不尽的满意。

“我们使用泸州援助资金扶持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种植生态水果、蔬菜。除了满足自家食用外,还可以到由政府提供的销售平台去卖。这些农产品每年可为每户增加1000-2000元收入。”如今,村干部尼玛家已添置了1辆摩托车和1辆面包车,他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可以骑摩托车上山采挖松茸和虫草,还可以去县城采购生活用品,出门旅游可以驾驶面包车,一家人在一起很热闹。

移民搬迁新村22户贫困户,现已全部脱贫。洞松乡乡长格绒次仁说,下一步,该聚居点将通过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方式,大力实施经济林果种植,努力构建集观光、体验、休闲、采摘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村,持续稳定增加农牧民收入。

洞松乡党委书记朱秀军也信心满满地说:“泸州市新一轮对口帮扶又投入援建资金400万元,新建了一座装机160千瓦光伏太阳能提灌站,完全能满足聚居点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