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茂 苏忠国
“有人在赤水河打渔哦!你们管不管?”近日,合江县实录镇政府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在赤水河打渔,并拍有照片为证。
2016年12月30日,原农业部发出《关于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的通告》,决定从2017年1月1日零时起至2026年12月31日24时止,在赤水河流域实施全面禁渔10年。自此,整条赤水河告别了捕鱼时代的喧嚣,进入休养期。
作为全国在四川省首条试点全面禁渔的河流,突如其来的“举报”引起高度重视。实录镇政府安办主任司光维立即对照片进行核实,发现确实有鱼“悬”在船旁。随即,司光维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前往实地查看。来到船边,他们既未发现船上有渔网,也未发现船舱有鱼,只得到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自禁渔以来,赤水河鱼的数量日渐增多,而“举报人”拍摄到的场景,正是船经过时,“调皮”的鱼儿从水中高高跃起的一幕。
渔民上岸变果农
这样的现象也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调查员陈定明处得到证实。笔者了解到,陈定明是实录镇蒋湾村十一组村民,曾是专业渔民,一家人都依靠其夫妻二人打渔为生。自颁布赤水河“禁渔令”以来,陈定明夫妻二人终于走上了岸,告别了15年的打渔生活。而考虑到他是资深渔民,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将其特聘为赤水河流域调查员,协助做好赤水河禁渔后的渔业资源调查工作。
陈定明介绍说,禁渔后,他将自家渔船保留了下来,用于在赤水河上开展调查。禁渔两年多来,赤水河流域鱼儿数量明显增多,驾船在河上巡查时,时常都有鱼儿从水中跃起蹦到船上。
然而,鱼类通过禁渔得到存活,渔民赖以生存的“活路”却没有了,他们又如何生存?
陈定明选择了继续与鱼为“伴”。笔者了解到,“转业”上岸后,陈定明在离家不远处建起了鱼塘,依靠养鱼卖鱼,每年可收入近5万元。另外,合江县是特色鲜柚产区,陈定明也种植了200余株柚树,每年也可实现近5万元收入。
“收入差不多,只是工作更安全,也能照顾家里了。”说起如今的生活,陈定明表示满意。他直言,从前打渔为生一年收入近10万元,虽然打渔卖鱼,鱼在短期内即可变现,但打渔工作又苦又累,一上船两三天都无法回家,每年有10个月在船上度过,实在不如现在管理鱼塘和果园这般轻松自在。
据了解,合江县位于长江、赤水河、习水河交汇处,是长江入川的第一县。作为全省实施渔民转产的试点县,赤水河流域泸州段内的所有渔民都在合江县,共计45户85位渔民。因此,陈定明的生活变局,仅是赤水河流域泸州渔民的一个缩影。
高清摄像头24小时监控赤水河
为全力做好禁渔工作,帮助渔民退捕上岸、成功转型,我市在加强宣传引领的基础上,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制定了科学的实施方案,推动实施赤水河渔民转产转业项目。除了以现金回购渔民渔船和其他捕鱼工具外,重点对每位渔民开展经果林种植和鱼塘养鱼等产业转型技能培训,并给予他们项目扶持金和过渡期的生活补助,真正让过去靠打渔为生的老渔民成功转型为种养结合的“新农民”,实现“转得走”、“稳得住”、“不反弹”。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