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一年前,北京农业大学教师胡溢从母校辞职来到泸州,在一家地方银行任职人力资源部副部长。一年后,在他看来,尽管泸州的产业发展比北京、上海、深圳起步晚,但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很好的创业基础。
如何成为各类人才汇集的“聚宝盆”?一方面,“企业需要借智发展,人才需要成长平台。”
6月15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泸州研究院在泸州挂牌成立,标志着泸州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方位合作正式拉开序幕。未来,北航将同泸州市一道,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泸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力推动北航泸州研究院建设,助力泸州市建设军民融合产业高地。
同时,泸州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推进高端人才创新平台建设,将人才与企业精准对接:以川南临港片区为依托,加快建设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综合保税区等功能平台为一体的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园,组建专业招商引才队伍;利用高新区、长开区、酒业园区等平台,泸州拟建设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积极开展名校名院名企战略合作,与11家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利用好异地泸州商会及各驻外机构,建立11家驻外人才工作站,积极筹建海外(境外)离岸人才工作站、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另一方面,以更加开放的怀抱留住优秀人才,泸州正在发力。
“我们引进人才的决心和诚意,在‘酒城人才新政’中可见一斑。”市委组织部人才办负责人解释,“此次人才政策较以往的不同之处,就是对人才发展平台加大资助力度。”比如,对建设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可给予5万元至100万元的资金支持,重大平台建设一事一议。
市委组织部人才办负责人分析,如果能将人才引进来、利用好、发展好,将实现三大效应:转化效应,将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优势;规模效应,人才的作用能够迸发出强大的发展力量;示范效应,当地政策、环境被证明利于就业、创业、发展,当这些人才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将吸引更多更高水平的人才进入、建设和发展泸州。
媲美专家
招才引智打出贴心牌服务
“走进政务服务大厅办事,每次都能感受到贴心的服务。很多我们自己还没想到的问题,工作人员都替我们想到了,让我们少跑了不少路。”去年,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阮铭与几个朋友创办了一家物流公司。她说:“相比一二线城市,在泸州创业和生活的成本比较低,加上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这些优势将足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在泸州立足。”
“与其在大城市当‘蚁族’,不如做小城市‘受追捧’的人才。”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生小邹,因为男友是合江县人,决定留下来“安营扎寨”。作为特殊引进人才,通过人才“绿色通道”,小邹顺利在合江县城建局就业。
“见微知著”。按照我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一是统筹园区、乡镇、教师周转房,提供不少于1万套人才公寓。二是专门建立泸州市高端人才服务中心,为人才出入境、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社保结转、医疗体检、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三是推动建设“酒城人才之家”、组建泸州市人才协会。
在软环境方面,我市落实一切可实行的措施,开辟“绿色通道”。对高层次人才专门制定了市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建立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包括护照签证、住房保障、家属随迁、医疗保健、子女就学等多个方面。
在硬环境方面,我市持续改善生活环境。近年来,持续加大城市建设管理力度,城市建设不断上档升级,城市面貌显著提升。很多人才对泸州环境建设非常认可,有的人才在外流与坚守之间徘徊,最终选择留下来的,原因之一就是泸州的城市环境很好。
“软硬”环境的共同打造,细致入微的关怀,泸州的“城市温度”不断提升,受到越来越多人才青睐。
如今,泸州聚智聚才的涓涓细流,已然汇聚如长江般宏大气势,一座梦想之城、创新之城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