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32 川江都市报社主办川江都市报社出版新闻热线:3190929






2019年12月16日

集体牛场的好成绩, 带动更多村民加入养牛队伍

◎ 泸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凯

12月5日,亮窗口村,冷。郭登春看着山顶的积雪,搓了搓手。“烤火,烤火。”他把记者让进办公室,这位已在村里两年半的驻村第一书记最近很高兴,因为村资公司的牛,又出栏了。

叙永县白腊苗族乡亮窗口村,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从乡里到村上要绕着山多少个圈,连最老的司机都算不清。以前那条烂泥巴路,更是很多村民的噩梦。山高路远天气寒冷,怎么走这条致富路?

今年3月,当这条9.8公里的村级通村公路,由原有的3.5米宽加宽到4.5米后,村里几乎同时启动的养牛产业,开始红火起来。

今年,村里争取到了中国电科肉牛养殖资金100万元,采取集体公司+品牌企业+农户的模式,成功注册了“乌蒙好牛”品牌,还与中国电科签订牛肉销售协议资金80万元,与张飞牛肉签订两年深加工合作,协议发展肉牛产业。

市场有了,如何和农户产生关联呢?

流转农户土地种植牧草,让贫困户进养牛场务工,收购农户的全株玉米做牛饲料,这些增收让农户实实在在感受到了。

“2019年预计集体牛场带动农户累计增收45.3万元,集体公司预计实现收益15万元。”说出这些枯燥的数字,郭登春却如在读愉快的音符。

集体牛场的好成绩,带动了村里很多人也加入了养牛的队伍。郭登春告诉记者,以村资公司为枢纽,打通了市场和农户的通道,这种“造血式”扶贫让产业巩固,让致富之路走的更坚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