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泸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轶
本报讯 昨日,泸州日报全媒体“决胜脱贫攻坚,重访赤水河”特别报道组奔赴叙永县,经过简单战前动员,10名全媒体记者分赴叙永县后山镇、麻城镇、营山镇、摩尼镇、白腊苗族乡、赤水镇、黄坭镇、水尾镇、江门镇、石厢子彝族乡,开展为期7天的驻村蹲点采访。
昨日,在江门镇古寨社区老年协会活动室内,江门古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老人们,正围坐在火炉旁取暖、喝茶、聊天。“没想过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永胜村六组贫困户廖兴会老人说,以前住的是土墙、瓦房,现在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昨日,记者来到营山镇仙洞村。今年25岁的村民李朝刚是一名贫困户,也是一名身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士,但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在家办起小型生态养殖公司,并通过微信将土鸡蛋、土猪肉销往省内及云南、贵州、广东等地。不仅如此,上个月他还和重庆一家公司签约,准备引进专业设备,通过网上直播的方式销售村里的“土货”。
不等不靠的还有仙洞村村民王朝江。10年前,大女儿因病去世、妻子患上精神方面的疾病,家里因此欠下10多万元债务。2014年,王朝江被评为贫困户后,通过小额贷款2万元购入肉牛积极发展养殖,如今基本还清外债,养殖业也蒸蒸日上。
2014年以来,叙永县水尾镇西溪村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扶贫工作,成效显著。西溪村通过省文化厅,先后邀请专家实施“书法楹联进村、文化景观打造”精准扶贫项目,开展竹编、扎染传统技艺培训,增加群众增收途径。
目前,叙永县迎来“摘帽”的“关键之役”,泸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将深入田间地头,将“脚力”所及之处,“眼力”所见之点,“脑力”所思之得付诸于“笔力”,书写叙永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磅礴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