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江都市报记者 曾刚
“从登记造血干细胞样本到成功捐献,我等了整整12年。这给了我一个帮助他人延续生命的机会。”不久前,颜昌益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俗称“捐骨髓”),挽救了一名北京的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昨日,川江都市报记者见到了家住泸州市龙马潭区的颜昌益,他是小市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也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全国第8985人、四川省第207人。
缘分:12年终于配型成功
颜昌益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了解比较全面。早在2007年,他就和妻子一起采集血样,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今年5月,四川省红十字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颜昌益,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如果愿意捐献,需要进一步配型。颜昌益非常激动,因为造血干细胞的配型成功几率很小,能与这名患者配型成功,也是一种缘分。
6月,颜昌益的血液标本被送到深圳进行高配。结果显示,他的造血干细胞与这名患者的配型吻合,符合捐献条件。
捐献:4个小时成功采集
根据安排,颜昌益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日期定于10月12日。
造血干细胞捐献前,要连续注射5天动员剂。颜昌益提前一周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做准备。注射的动员剂,也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药物,其功能是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便于采集。第一天没啥反应,第二天起有疼痛、腰酸等不适,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后,这些症状就逐渐消失了。
12日上午9点,颜昌益来到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开始长达4个小时的采集。血液从他的左手臂缓缓流出,通过仪器设备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再输回自己体内。4个小时后,颜昌益的体内捐献出200毫升造血干细胞。省红十字会与省人民医院进行交接,造血干细胞被储存到冷源恒温箱内,当天送抵患者所在的医院。
认识:捐献造血干细胞如同献血
“其实很多人都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存在着一定误解,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有一定风险,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颜昌益说,捐献造血干细胞跟献血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时间更久,程序相对繁杂,对身体素质要求更高,但健康的普通人都能完成。
“如果以后还有机会,我依然会义无反顾地去履行自己的承诺。”颜昌益说,也希望更多人知道造血干细胞的医学知识,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说不定有一天,素不相识的患者与你配型成功,又能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