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如果是你,会选择以何种方式养老呢?
根据《泸州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到2020年,泸州市将形成“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通过自我照料和社会化服务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社区组织提供的各种专业化服务实现社区照料养老,3%的老年人通过入住养老机构实现集中养老。其中,因为子女是独子,孙子、外孙需要照顾等原因,选择和子女同住养老的家庭不在少数。
他们的晚年生活幸福吗?川江都市报记者近日展开了调查。◎ 川江都市报记者 许亚琴
为了带孙子他毅然选择离婚
中午11点,王光荣正在家里忙着做饭,中午儿媳要回家吃饭。孙子白天上幼儿园,他要负责接送。“充实而有规律”,今年62岁的王光荣这样形容自己的晚年生活。
王光荣有一个独子,儿子两岁时,他和妻子离异,两人各自重组了家庭。后来,儿子工作、结婚,和他都生活在泸州。
两年前,因为儿子、儿媳都忙,孙子被送到宜宾某乡镇外婆家生活。考虑到孙子今后的教育问题,王光荣觉得自己退休了有时间,可以帮着带孙子,也减轻儿子儿媳的负担。
当王光荣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再婚的爱人后,爱人坚决不同意,并告诉他,要带孙子就只能离婚。带孙心切的王光荣没有考虑太久,就瞒着儿子与再婚爱人离了婚。
至此,王光荣住进儿子家,开始了带孙子的晚年生活。王光荣性格开朗,也喜欢孩子,跟儿子、儿媳、孙子一家相处融洽。
如今,王光荣每天的生活的确既规律又充实:早上8点半,把孙子送到儿子家附近的幼儿园。然后去市场买菜,回家做饭,等儿媳中午回来吃饭。下午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在家休息,或偶尔和朋友一起打牌娱乐。再回到家做好晚饭,傍晚6点左右接孙子放学。
晚上王光荣也没闲着,虽然有退休工资,但他认为自己现在身体健康,还能做事,就又找了一份保安工作的兼职,每天都是上夜班。
不知不觉,孙子一带就是两年多,但王光荣说一点儿也不累。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每天逗逗孙子,已经成为他晚年生活最大的乐趣。孙子放假去外婆家呆一阵,自己反而觉得空落落。遇到偶尔生病,儿子儿媳忙前忙后买药照顾,也让王光荣觉得很暖心。
王光荣说,当时离婚来带孙子,刚开始还觉得有些遗憾,毕竟是15年的夫妻感情,也曾问过自己“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如今,他已完全释怀,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在他心中,儿孙满堂就是最幸福的晚年生活。
孝老爱亲其乐融融
四世同堂
82岁的市民黄新民与二儿子同住,孙子目前在上大学,家里还有百岁老母亲。四世同堂,相亲相爱,其乐融融。
黄新民说,退休以前,夫妻俩都在忙工作。那时母亲身体健康,就帮忙照顾孩子们、做家务。80多岁后,母亲生活需要人照顾,妻子林桂芳就接下了照顾老人的重任。
母亲90岁那年,不慎摔伤腿,留下残疾,活动全靠人抱着上下轮椅。林桂芳主动为母亲洗衣服、被褥,晚上陪母亲睡觉、帮她翻身,把老人收拾得干干净净。
在家里,几代人一起生活,吃饭口味各不相同。特别是母亲不能吃荤,就连葱蒜都不吃,太硬的食物也吃不了,林桂芳就天天单独为老人准备饭菜,并把饭菜、水果等做成羹,换着给老人吃。母亲今年101岁,但身体和精神状态都非常好,逢人就说自己有个好儿媳。
在黄新民夫妇俩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也非常孝顺老人。二儿子和二儿媳搬来和他们一起居住,就是为了方便照顾老人。
黄新民说,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当然也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而他就是家里起“平衡作用”的那个人。谁有意见了,都是他在中间劝说、开导。
老了方便照顾
与父母同住
年近40岁的市民陈锋是家里的独子。虽然有稳定的工作,但上有老下有小,压力也不小。在他看来,虽然和老人一起生活,有一些生活习惯的不同,但老人能在照看孩子、操持家务方面帮到不少忙。
陈锋说,十年前孩子出生时,他和妻子忙不过来,就把父母接到城里。孩子读书后,接送的事也交给老人,他和妻子即使加班不能按时回家,也不用担心孩子回不了家或者吃不上饭。老人在家,一日三餐总是按时备好等着他们。每天工作累了,回到家里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陈锋说,这就是和老人同住的幸福。
当然,和老人同住,也会有一些不自由,要忍耐父母的唠叨。陈锋说,有时候工作累了,周末睡个懒觉,会被老人早早叫起来吃饭;有时候晚上玩晚了,也会被老人催着睡觉。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两代人也有很大差别,有时甚至发生争吵。但陈锋说,这些都是小问题。
陈锋说,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大不如前,经常生病去医院,也需要人照顾。在父母生病的时候,夫妻俩就会更忙碌。但反过来想,正因为住在一起,可以经常陪伴父母,也能随时观察父母的身体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就医,照顾起来也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