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32 川江都市报社主办川江都市报社出版新闻热线:3190929






2019年10月18日

气道介入手术 让生命自由呼吸

气道介入手术

◎ 鄢洁 川江都市报记者 刘明霞(图由受访者提供)

自由呼吸,是生命之源。但是,对于有的病人来说,自由呼吸都成了一道难题。

肺癌引发呼吸困难 命悬一线

“要不是王医生,我早就没命了,自由呼吸真好!”时隔一年之后,肺癌患者陈先生又体验到了自由呼吸的快意。检查出肺癌之后,陈先生四处求医,但尽管做了各种治疗,效果却不明显。更让人难受的是,一年来,随着肿瘤的不断长大,呼吸困难也逐渐加重,这让陈先生和家人都度日如年。

带着最后一线希望,近日,陈先生和家人来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求诊。

“患者情况非常危险,胸部CT提示气道明显狭窄,右主支气管堵塞,一口痰都随时可能引起患者窒息猝死。”据接诊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副主任王文军教授介绍,陈先生之所以呼吸困难,是因为其肺癌病变扩大压迫了气管,“当务之急是要打通病人的‘生命气道’,让他呼吸正常,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解决陈先生呼吸困难的最好选择是气道内介入治疗。经过全科多次讨论、准备,最终在王文军教授的带领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为陈先生施行了气道介入手术,通过冷冻、电刀切除了堵塞陈先生右主支气管的肿瘤。术后,陈先生呼吸困难现象立即得到明显改善,气道恢复通畅。提起这次手术,陈先生感慨地说:“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气道介入治疗 打通病人“生命通道”

就在陈先生平安出院没两天,同样气道狭窄、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王先生又来到王文军教授的门诊。

王文军教授告诉记者,同陈先生不同,王先生是因为误服农药在当地医院抢救进行气管插管后,引起气管内瘢痕形成而导致气管的明显狭窄。“正常人的气管有18毫米宽,王先生当时只有3毫米左右,只有正常人的六分之一。”情况危急,患者的生命永远排在第一位!接诊后,王文军教授立即进行全面准备,很快为王先生实施了气道内介入治疗。

术后,王先生同陈先生一样,终于能够再次自由呼吸了。

据王文军教授介绍,气道狭窄是长期困扰呼吸内科医生的一大临床难题,常见病因有肿瘤、结核、外伤及瘢痕狭窄等。如不及时治疗,患者可在数天内死亡。因此,如何及时解决呼吸困难,有效延长生存期,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气道内介入治疗是采用电刀、球囊、冷冻、圈套、氩气刀等多种方式,解决气道狭窄问题,解除患者呼吸窘迫的症状。该治疗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并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