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江都市报记者 杨理
无需抵押、无需担保、快速到账……当急需用钱的人在网络APP平台上看到这样诱人的宣传语,大多都抱着试试的心态递交了贷款申请。虽然借贷的款项很快到手,但后面却会引来很多麻烦,甚至是遭受人身威胁。近日,纳溪区公安分局查获一起“套路贷”案件,截至10月8日,共45名犯罪嫌疑人到案。
昨日,记者从纳溪区公安分局获悉,7月初,该分局刑侦大队接到群众报案称:泸州有贷款公司存在非法催收、推广贷款等犯罪嫌疑。经查,犯罪嫌疑人许某峰成立公司假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名义为各类非法小额贷款平台办理催收、推广贷款业务。在催收逾期贷款过程中,该公司员工采取电话“呼死你”、短信“轰炸”、发送PS图片等方式先后为“某贷宝”“某白兔”等多个网络贷款APP平台进行贷款催收,严重影响被害人正常生活,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随后,该分局成立专案组,对案件进行侦办。为了查清嫌疑人的身份,专案组成员多次深入嫌疑人所在办公处所和居住小区蹲守,锁定了位于江阳区、龙马潭区等城区内的6个窝点。专案组成员兵分六路,同时出击,一举抓获涉案人员20人,刑事拘留14人,包括三名股东、业务负责人、催收组长等公司中层。截至10月8日,共45名犯罪嫌疑人到案。
“所谓套路贷,就像是把人套进去一样,且涉嫌诈骗。”据刑侦大队副大队长罗警官介绍,通俗来说,就好比有人通过一个APP平台进行了贷款,若贷款1万元,实际只能拿到8000元,且7天后需要还款。如果这个人还不出来,放贷的公司就会推荐他继续到另一个APP平台上再贷款2万元,用于还款和支付利息。几天后,这个人依然无法还贷,放贷公司又让他到第三个平台上贷款,如此一来,欠款越来越多,债务越滚越大,但贷款人其实并不知道这些平台公司其实都属于同一个放贷人。加上非法催收、恐吓甚至人身威胁等,让贷款人完全陷入“套路贷”的陷阱中。
据了解,目前,警方已掌握涉案非法放贷APP 20余个,被害人1000余人、其中泸州本地就有数十人,已查扣涉案资产400余万元。经审讯,该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实行公司化运作,员工通过面试合格进入公司之后,会立即签订保密协议,告知员工在催收过程中坚决不能透露公司地址、基本信息以及员工本人信息,违反协议内容将被处罚。
纳溪公安分局民警提醒市民,“套路贷”不是“贷”,实质是“骗”,属违法犯罪行为。建议市民选择银行或有资质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切勿随意选择不了解情况的网络平台、公司或个人进行借贷,以免类似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