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勇/文
闻扬/图
近日,在泸州马鞍寺公交站点,一位六旬大妈摔倒,满脸是血……途经此站的公交司机周忠均见状停车帮扶。这一幕,恰巧被车上乘客拍摄并发到网络上。
一般发生类似事件,都会引起社会关注,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可能是一个起点。以至于在之后,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在一个个事件的强化下,成为了一个拷问时代心灵的道德命题。
那么,扶老人“不怕”,公交司机周忠均的底气又在哪里?从媒体报道中,笔者找到两个信息:一是周忠均常常助人为乐,多次获得公司“最美司机”“优秀党员”等殊荣;二是他说了一句“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这只是举手之劳”。从这两个信息中,可以看出周忠均是一个有着特殊身份的好人,他没有“扶不扶”的焦虑,也不需要寻找证人、拍摄视频,他要做的就是用一颗朴素的道德之心,将温暖进行接力传播。
当然,在此类公共舆论事件中,也需要舆论的理性、公共的理性,不忘道德的底线、法律的准则。如此,才能凝聚一个社会最大的共识,人与人之间取得更大的信任,才能让更多类似周忠均的好人出现,大家有了理性的信任共同体,就没有人会在“扶不扶”上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