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32 川江都市报社主办川江都市报社出版新闻热线:3190929






2019年10月10日

点滴积累筑牢创业之基

五星红旗下 我们在砥砺奋进中成长

——写在人保财险70周年司庆之际

警保联动启动仪式

金秋十月,火树银花;红旗漫卷,举国欢腾。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身为人保财险人,我们也将在10月20日迎来70周年司庆,可谓是双喜临门!在川南酒城,公司除了被业内同行称为“老大哥”,还头顶另一个光环——泸州保险业的“黄埔军校”。之所以有此美誉,除了公司成立时间长、业务范围广、保费规模大之外,更重要的是一批批保险才俊从这里起航,奔向四面八方,为保险业不断注入生机与活力。王敏 陈猛

峥嵘岁月

1949年10月20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20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呱呱坠地,新中国保险业的“长子”诞生,扛起“人民保险,服务人民”的大旗,向着一片广袤的处女地进发!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奔流,一个冰河消融的春天来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分设,中国保险业翻开新的一页。一个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舞台搭建,中国保险业再次拉响新航程的汽笛,庄严地向社会宣告:我们来了!

据一些上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的老员工们回忆,当初他们第一次接触这个陌生的行业,心里既兴奋又忐忑。“虽然当时社会上对保险行业知之甚少,甚至不少人还以为是卖保险柜的,但金融系统+干部编制,端的是一个令人羡慕的铁饭碗。”

在当时,由于许多业务是在农村开展,只能靠自行车和两条腿。往往签一张保单,查勘一个案子,就要来回跑上一整天,但大伙干劲十足。因为在别人的眼神中,他们看到的是尊重与羡慕。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保险业务基本上是独家经营,公司的运作模式决定了其浓厚的“官办”色彩。那个年代,卖保险叫做收保费,通常是保险员拿着政府的红头文件,到各个企事业单位及乡镇上进行宣传。多的如企业交两三百元,少的如个人只交一两元。正是靠这些块块钱、角角钱、分分钱的一点一滴积累,为公司夯实了创业之基……

保险“老大哥”面临挑战

风云突变

本世纪初,中国保险业呈现出一派千船竞发、百舸争流景象。各种保险业务不断出现,一片“乱花渐欲迷人眼”。

2003年,人保集团开始股份制改革。一瞬间,公司员工的身份由过去事业单位保险干部,变成了股份制企业的员工。这一刻起,“铁板凳”被搬走、“铁饭碗”被打破, “公家人”身份烙印一去不返。如果说内部改制仅仅是搅动一池春水,那么外部环境则响起了“四面楚歌”!

2004年开始,随着金融业改革深入,财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来到泸州设立机构。在当时,市场监管较弱,公司之间竞争往往靠简单粗暴的“三板斧”:高薪招揽人才、低价抢占市场、佣金挖来客户……一时间,你方唱罢我登场,业务竞争白热化。

怎么啦?面对市场突变,公司上下茫然无措,各种业务停滞不前、市场份额快速下滑、公司连续亏损。曾经认为是牢不可破的钢铁之基,深陷入一场巨大危机,员工们坠入惶惑迷茫:“公司的生存空间在哪里,我们该怎么办?”

2004-2007年是公司最艰难的时期,也是市场极度混乱期,财险公司之间的价格战“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给客户佣金“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加上多年独家经营形成的固步自封、思维僵化,公司在遭遇残酷竞争的初期可谓一触即溃,拖欠客户赔款、发不出工资、投诉率激增……整个人保队伍士气跌入谷底。

坚冰打破涅槃重生

二次创业

“我们没有退路,唯有破釜沉舟!”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司领导班子在大会上发出总动员:我们有最强大的保险基因、有最丰富的从业经验,有最完善的机构网点,大家要彻底放下“老大哥”身段和“铁饭碗”思想,就当我们是二次创业,一定能趟出一条重塑辉煌之路!

自古华山一条路,开弓没有回头箭!新航线确立,公司高举拼搏大旗,汇全体员工之智,聚全体员工之力,瞄准着“重塑人保形象、再创人保辉煌”的目标冲击。

一场新时代的破冰之旅就此启动……

首先,公司一改过去“捡进篮子就是菜”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大力调整业务结构,主动摒弃过去一些高风险业务,坚持走效益优先的科学发展之路;

其次,担当责任、引领市场,在行业内主导出台了《泸州市车险经营行业自律公约》,拉开了车险市场规范经营、良性发展的序幕,结束了泸州车险市场恶性竞争格局;

第三,改革分配制度,采取以岗定酬、以绩效定酬的方式,各岗位能手均能得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奖励。

公司上下深知“成败在此一举”,一个个铆足了劲。区县机构负责人纷纷立下“军令状”、党员干部争先冲上业务第一线。很快,公司里就形成比效益、比业绩、比技能的良好风气……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穿越风雨,迎来绚丽的彩虹:2009年公司一举扭亏为盈,当年实现表列利润1600万元,重新赢得了市场的信任和尊重。最重要的是:我们塑造出了一支保险铁军。

扬帆起航 谱写人保中国梦新篇章

欣逢盛世,豪唱大风,借助泸州经济发展的强势劲头,在2010—2019年,公司顺利实施两个“黄金五年计划”,犹如一辆飞驰的列车,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10年。在全省系统排名由过去中游水平跃入第一梯队,主要经营指标稳居全省第四名;并于2012年,2016年获“地市级分公司经营业绩50强”称号,成为西南片区唯一一家两次获得该奖项的地市级分公司。

2019年,公司将成为泸州财险市场首家保费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的财险公司,为泸州保险业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我们同样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2015年,公司成立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市县两级公司分别成立“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组,选配内部得力骨干员工,作为派驻第一书记脱产驻村,同时制定脱贫工作整体规划和帮扶方案。

建蓄水池、捐助村小、修缮公路、帮扶贫困户……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公司结对帮扶的古蔺县马嘶苗族乡鑫合村,叙永县黄坭镇安定村、春光村已先后成功脱贫;古蔺县马蹄镇环路村有望在本月脱贫。

不忘初心,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公司在保障民生方面全力以赴,充分发挥国有骨干保险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2013年,贵州石宝发生7人死亡的特大交通事故,公司在24小时内火速预付350万元赔款;

2015年,泸县海潮镇制种水稻大面积绝收,公司支付赔款共计1522万元,受到当地政府和广大农户的高度赞扬。

2016年在全省率先开展“扶贫宝”试点;

2018年经公司牵线搭桥,人保资本为叙永县麻城鸡枞菌基地项目融资贷款3000万;

2019年通过“政融保”项目,为泸县民营企业“刘氏泡菜”提供融资贷款800万元……

面向市场,开拓创新。最近几年,人保财险泸州市分公司以实现超越期望的客户体验为目标,创新服务手段,在全市率先推出了包括空中救援、警保联动等服务项目,为广大客户提供尊贵、快捷、优质的服务。2019年4月,推出车驾管代办业务的“一站式”服务,实现交管业务“一次办、多点办、就近办、网上办”。

与此同时,人保系统内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人保担当”“人保速度”“人保故事”等层出不穷,赢得地方党政领导、受灾客户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东风化雨,春潮澎湃。今天,沐浴着新时代的灿烂阳光,中国人保财险泸州市分公司,站在70载的历史新起点,秉承“人民保险 服务人民”的承诺,努力谱写“中国梦”泸州人保财险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