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用半天时间去看遍泸州在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建市36年来的变化,去看看记忆中的泸州和当下有哪些不同,或是通过照片、视频追寻儿时的记忆,泸州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成就展是绝佳的选择。
昨日上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泸州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成就展在奥体中心举行。本次成就展集中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泸州城市发展、交通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以及脱贫攻坚等各行业取得的成就。据悉,成就展将在持续至11月30日,时间为国庆期间及每周末上午9:00-12:00、3:00-6:00。
◎ 川江都市报记者 许世智 实习生 何金荪
看 点
“穿越”70年画卷看变化 “超级工程”搬进展厅
据了解,本次成就展分为外围长廊、奋进的阶梯、“1+4”主展馆三部分。
环绕体育场一周的外围长廊,通过图片、文字展示了泸州70年来的“城市之变”“产业之变”“交通之变”“生活之变”。值得一提的是,外围长廊的图片多以对比的形式出现,例如在“城市之变”板块,有泸州市标志性地标“水井沟商圈”“中心半岛”“忠山公园”等地的新老对比图,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展示了多年来泸州城市发展所取得的进步。
穿过外围长廊,眼前是一段连接外围长廊和主展馆的“奋进的阶梯”。1949、1978、1983、1992、2012、2019,阶梯上这六个含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展示了泸州从解放、建立人民政权,到泸州人民建设新泸州、创造新生活的奋斗过程。
穿过“奋进的阶梯”,就来到了此次展览的主展馆。主展馆分成序厅和4个展厅,在这里,大家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数据等充分了解泸州70年来的巨变。“序厅”部分,以红色之城、改革之城、产业之城、开放之城、科教之城、生态之城六个篇章,讲述了泸州70年来各方面发生的变化。随后的“城建篇”“交通运输篇”“工业园区篇”和“脱贫篇”,则集中展示了泸州的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发展、工业园区建设、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此次展览,还将沙盘、模型以及实物搬到了展厅,例如城市建设篇的“泸州长江六桥”“玉带河·友邻中心”模型,以及交通运输篇的“赤水河红军大桥”模型,让逛展市民能近距离接触泸州大地上建设的“超级工程”。此外,机器人“文文”也来到现场,前往观展的市民可以同“文文”对话,还能听它唱歌。据现场布展工作人员介绍,“文文”内置的歌曲较多,但默认歌曲为《我和我的祖国》,只要市民说上一句“唱歌”,“文文”就会立刻歌唱《我和我的祖国》。
市 民
泸州“巨变”让每个人都享受了实惠
“我今天特地带着女儿一起来看展出,让孩子也来看看泸州这些年的变化。”市民李巧艺说,1998年,她从宜宾来到泸州工作,在泸工作的20余年,是泸州发展最快的20年。在她的记忆里,原来的泸州有些破旧,特别是小市、鱼塘等地,而现在则完全不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成就展现场,不少年龄较大的市民在展板前驻足。73岁的毛正英“进城”只有两年时间,在她看来,他们一家人是一辈人比一辈人过得好,这都得益于祖国越来越强大,得益于泸州的快速发展。未来,她也希望孩子们不断去奋斗、拼搏。
87岁的苟仁文在看完展览后感触颇深,他告诉川江都市报记者,变化的不仅是泸州的城市,更是市民的吃穿住行。在他的印象中,小时候连电都用不上,晚上还要靠煤油灯,现在各种家用电器层出不穷,生活更方便,泸州的“巨变”,每一个市民都享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