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32 川江都市报社主办川江都市报社出版新闻热线:3190929






2019年02月22日

孩子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多,怎么办?

让孩子放下手机 最好的办法是陪伴

新闻背景:

偷刷父亲信用卡 11岁娃充游戏花掉1.3万元·追踪

游戏平台、手机公司:

正积极为孩子办理退款

◎ 川江都市报记者 许亚琴

昨日,泸州市各小学开学,孩子们都背上书包走进学校。但那个偷偷绑定父亲信用卡,一个多月充值玩游戏花掉1.3万元的11岁男孩,却没有如期走入学堂。昨日,川江都市报记者与男孩父亲姚先华取得联系,他表示,自己已抵达云南西双版纳,对于孩子上学的事,还要“再考虑考虑”。

近日,本报率先报道了11岁男孩小姚在假期里“闯祸”的事,他悄悄用父亲的信用卡绑定手机游戏账号,在“不知道充值的是真钱”的情况下,一个多月时间里花掉了约1.3万元。随后,知错的小姚通过做家务的方式表示悔过,并希望能要回父亲的血汗钱。

经过本报记者与游戏平台公司和手机公司联系,两大公司非常重视,决定启动未成年人保护程序,在姚父提交完相关手续后,可以退回大部分游戏充值费用。目前,两大公司正在进行账号等相关手续审核。

◎ 川江都市报记者 许亚琴

看到本报报道后,由游戏引发的相关话题引起不少泸州家长的关注和热议。有家长看到报道后惊呼,自己家中也有这样的“熊孩子”。

如今,孩子玩游戏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现象。放任型家长,为了不让孩子缠着自己,走哪里就把手机塞给孩子;忙碌型家长,因为工作忙无暇管孩子,孩子玩游戏时间也就越来越长;严管型家长,虽然对孩子管理严格,也约定孩子不能玩游戏,但孩子偷偷玩游戏的也不少。

面对迷茫的家长,江阳区教研培训中心老师魏雪梅认为,“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伴”。

放任型家长

孩子玩游戏着迷

现代家庭,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有时无暇顾及孩子。市民游女士在市内某事业单位上班,经常从早忙到晚,孩子放学自己回家,做完作业就自己安排时间。由于没有家人的管束和陪伴,孩子在家里做完作业就上网玩游戏打发时间。放寒暑假的时候,游女士更操心,孩子经常在家里半天时间打游戏不出门,但自己要上班也很无奈。

市民汪先生是一名游戏爱好者,下班后往往要去网吧玩一段时间才回家,在家里也经常捧着手机玩。看到爸爸玩,儿子也很快学会了玩游戏。有时候,跟爸爸出门,爸爸有事就把手机塞给孩子,让孩子一边儿玩去。如今,不管是在家里、在外玩耍,读小学的儿子都经常捧着游戏玩耍,连出门旅游、吃饭也放不下手机,对手机游戏的依赖性极大。

市民李敏告诉记者,儿子在江阳区一所小学读书,随着班龄增加,班里玩游戏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班主任告诫家长要严格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班上曾经有孩子趁父母睡着后,偷偷在被窝里玩手机,造成视力急剧下降。李敏说,如果不是老师提醒,有的家长还不知道孩子玩游戏这么严重。

严管型家长

孩子仍偷偷玩游戏

市民罗先生前两天才狠狠教训了儿子。平日里,罗先生对上小学的儿子管教严格,不允许玩手机。最近两天,罗先生听奶奶提起,孩子有一天要了他的身份证,不知道要来干什么,罗先生觉得有些蹊跷,一问之下才知道,儿子趁自己不在的时候,向奶奶要了他的身份证,并默记下身份证号,再用身份证号码在网上实名注册了游戏账号,悄悄在玩一款游戏。罗先生说,他当即就狠狠把儿子“教训”了一顿。

罗先生说,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虽然自己在家里严格要求孩子不能玩手机,但孩子还是偷偷玩,小小年纪还进行了实名注册。现在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孩子只要看到手机就忍不住要玩游戏,作为家长也很无奈。对于玩游戏,家长究竟应该怎样管,对孩子才是最好的?

老师建议

与其堵不如疏导

如今,孩子玩游戏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餐厅、商场、景区,哪里都能看到拿着手机玩游戏的孩子身影。为此,很多家长感到无奈,不知道怎样管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对此,江阳区教研培训中心老师魏雪梅表示,“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伴”。

魏雪梅表示,其实这方面自己也有过“惨痛教训”——孩子读初中的时候,她对孩子的管教是不准玩游戏,手机只能用来查资料和进行学习。没想到,这样的管教带来的后果却是孩子偷偷玩手机。反思过后,魏雪梅调整了思路,与其堵不如疏导。孩子上高中后,她和孩子商量每周周末完成作业后可以玩两个小时手机游戏。这样以后,孩子反而不再贪恋玩游戏。

魏雪梅建议,家里有玩游戏的孩子,家长不妨坦诚地跟孩子来一次深入的交流,和孩子一起探讨玩游戏的后果。魏雪梅说,孩子一旦打游戏上瘾,形成成瘾性人格,就会放不下手机,控制不了自己,也会阻碍今后的发展。这些后果,家长要在探讨中跟孩子交流到位,让孩子意识到玩游戏可能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魏雪梅说,接下来,就需要跟孩子商量这个游戏该怎样玩,约定一个玩游戏的时间,形成一个孩子认可的规矩。魏雪梅说,现代社会孩子不接触到手机是不可能的,所以与其堵,不如疏导,比如跟孩子约定每天完成作业后可以玩多长时间,或是学习期间不玩手机,周末集中玩一两个小时,家长可以视情况跟孩子商量约定,一定要得到孩子的认可,并且要监督执行好。在约定的有限时间里,家长甚至可以陪孩子玩游戏,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玩些什么,如果有不良游戏可以及时制止或引导。因为很多年幼的孩子对游戏的分辨能力有限,不知道哪些可以玩,哪些不能玩。

“有质量的陪伴,在亲子关系中非常重要”,魏雪梅说,周末节假日,家长要抽时间多陪孩子,让孩子放下手机,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博物馆、图书馆等,多跟孩子开展亲子活动。特别是父亲的陪伴,在孩子的成长中很重要。父亲可以陪伴孩子进行骑车、攀岩,甚至“打架”等男人之间的游戏,让孩子在活动、游戏中感受到父母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