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32 川江都市报社主办川江都市报社出版新闻热线:3190929






2017年06月30日

今年以来,纳溪区组织工作在市委组织部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区委“3343”发展战略,聚焦中心、服务大局、抓点促面,较好地促进了组织工作创新开展。

务实创新抓党建 凝心聚力促发展

纳溪区突出特色推动组织工作上台阶

领学政策

专家指导养殖户土地规划

专家指导群众进行剪枝

志愿者在智慧三江启玉葡萄园为游客采摘鲜葡萄

开展“三课堂四标兵”活动

为认真贯彻中央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两学一做”要求,切实解决常规学习随意化、推进工作无序化等问题,结合纳溪区实际,创新开展以开设“战壕课堂、云溪大讲堂、纳爱廉政学堂”三个课堂,争当“产业发展、城市建设、脱贫攻坚、社会治理”四个标兵为主要内容的“三课堂四标兵”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课堂”进一步将学习内容和标准具体化,解决了学什么怎么学问题;“四标兵”进一步将“做”和“改”紧密结合,较好地解决了做什么怎么做、改什么怎么改问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岗位,以学促干、以学促改、以学升能,不忘初心,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实行干部能力素质测试

为全面了解掌握换届后科级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水平,创新开展了“无领导小组讨论、即兴演讲、命题式写作”为主要内容的能力素质测试,考生由各镇(街)党委副书记、区级部门党(组)委1—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参加;考官由16名区领导组成,区委书记亲自担任主考官。

纳溪区共有67名优秀年轻副科级领导干部参加了测试,较为全面地检验了优秀年轻副科级干部逻辑思维、心理素质、语言表达、综合分析等能力和素质,为“因才使用”和“量能施训”提供了基本依据。

推行校地结合定向施训

为弥补引进的人才适用性不强、专业人才引进不够、紧缺人才引进不足等人才引进中存在的客观难题,切实加大“自育”能力,主动与西南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实行“三定”培养模式,即定人,以本科以上学历、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为培训主体;定向,结合区上主导产业和中心工作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由区上审定后方能开课,主要以案例教学为主;定时,一般以2个月为基数。通过“三定”培训,较好地解决了“送校培训是福利、教学内容随大流、培训完毕等于零”的问题。

同时,学校培训结束后,将培训人员安排在区内相应专业岗位进行为期6个月的挂职锻炼,对表现突出的调任相应岗位,纳入人才库管理,享受相应人才政策。

目前,第一期“农业发展和乡村旅游班”31人在校培训即将结束,将安排到具体岗位锻炼。

实施“1+N”人才新政

为加快推进追赶发展、跨越发展,谋求以人才优势赢得竞争、赢得未来,纳溪区着力推进人才工作创新突破,出台了《纳溪区“云溪人才新政”20条》及相关配套政策,构建了更具有竞争力的“1+N”政策体系。落实人才发展基金2000万元,用于人才集聚、平台建设、常态培育、成果奖励等,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对创新创业个人,根据其项目和成果对纳溪的贡献,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至20万元的岗位激励;设立“引才伯乐”奖,对推介优秀人才的个人和组织给予10万元的资金奖励;对到纳溪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实验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给予20万元至1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高等学校毕业生来纳创办小微企业的,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给予分段贴息;市级以上相关部门(单位)组织的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在纳溪落地转化,可申请最高20万元的项目补贴。通过政策优势的落地见效,充分发挥“强磁场”效应,广纳各类人才集聚。

实施“内强外树”工程

为切实践行组工干部“五带头五自觉五提升”要求,系统开展“内强外树”(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活动。开设“组工大讲堂”,每月月中、月末分两次组织全区组工干部大培训,提高写、讲、说的能力;开设“云溪组工”微信交流平台,每周集中开展一次业务讨论,提高业务水平;开设“精英组工”竞技平台,实行“以老带新一带一”结对帮带、部机关干部与镇(街)组工干部“互帮互助一换一”双向挂职、组织工作“精准指导一对一”分片联系制度,提高组织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和组工干部综合素质。通过“内强外树”活动,有效提升组工干部“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蹲下去能帮”的能力,较好地树立了“遇事能干、难事能办”的良好形象。

城市党建和农民夜校工作得到省委组织部专题调研并充分肯定;一、二季度全区网评文章数量达1600余篇,全市第一;干部监督、选调生队伍建设、离退休干部管理、组织工作等4项工作分别在全市相关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共接待云南省怒江州、昭通市、河北省唐山市、遂宁市、雅安市、成都市龙泉驿区等省内外41批次900余人到纳溪区学习考察基层组织、干部监督、社区建设和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