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发布《四川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提出“独生子女照料假”,拟定独生子女父母年满60周年,患病住院治疗期间,给予子女每年累计不低于3天的照料假,其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如果这个草案能够实施,对于老人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不过,针对用人单位来说,假期的增加意味着用人成本的提高。那么,这项改革是否应该实施,又该如何来平衡用人单位和职工之间的利益?
◎川江都市报记者 孙骋
如果“照料假”真正实施,企业利益会有割舍
其实,《四川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并不是第一个提出“独生子女照料假”的,之前对于独生子女照料假已经有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尝试,对于人文关怀而言,提出“照料假”是无可厚非的,不过,针对企业经营,再度涉及到假期是企业经营者不愿意看到的。365天无假期是企业老板向往的伊甸园,如果“照料假”真的落地,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 企业管理人员:“照料假”真正实施比较困难
泸州市佳兴食品有限公司人事部主任张梁栋认为,这项条例想要真正实施比较困难。
“‘照料假’会导致我们的用人成本增加,岗位配置、团队运作的衔接难度加大。”张梁栋表示,这类单独列项的假期一直都是民营企业最头痛的。“大型企业和国企有政策扶持,某一个员工请假对整个公司运作影响不严重。我们小企业不同,首先就是企业员工人数少,每个员工分摊的工作量几乎饱和,如果某个员工请假,将极大程度上增加其他员工的工作压力。如果是关键端口的员工请假,甚至有可能让整条生产线瘫痪。”张梁栋顿了顿,继续道,“其次,就是用人成本,单个员工请假所产生的利益阉割或许还不严重,但请假人数太多以后,将会形成规模化反应,小企业本来盈利就比较薄,如果再增加用人成本,企业很难维持良性运转。”
》》》》 企业招聘新规更严格,请假制度更规范
“如果这项方案能够通过,或许中小微企业就需要通过更加具体的请假规范来约束员工,我们不会反对人性化的管理,但在一些政策上,我们仍然需要将其实施一段时间以后,看效果,再想办法变通,以此来规避我们可能会受到的经济损失。”张梁栋说。“其实,之前我们行业内部都讨论过这个条例的可行性,有些同行说,如果条例确实实施了,或许以后中小微企业需要颁布一个招聘新规——不招独身子女。”张栋梁虽然是调侃,但如果条例对泸州的企业产生的偏差值过大,泸州的企业或许真会想出此类奇葩办法。
》》》》 分析人士认为:条例对泸州企业影响不大
原财经校经济学教师罗立则认为,如果条例能够落实,对泸州的企业影响其实不算太大,“当然,会增加企业的用人成本,会弱化资源的最优配置,但对于企业增加凝聚力,打造企业文化和企业包装都有着积极意义。”罗立告诉川江都市报记者,正确处理“照料假”能够让企业员工进一步产生企业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将“照料假”作为企业福利,也可以减少经费补贴。“聪明的企业能够利用‘照料假’正面宣传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它在牺牲了企业表面利益的同时,给企业带来的隐藏价值是巨大的。当然,实际掌舵人是企业的领导,如何利用好‘照料假’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去探索的工作。”
“照料假”落地后,能让老人生活有变化?
“照料假”的提出让很多独生子女雀跃高呼,不过,“照料假”并非年休,它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申请。“‘照料假’是在年满60周岁的父母患病住院期间,才能请假,所以,‘照料假’并不能够增加独生子女陪伴老人的时间,仅仅是在老人发病期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请假,它对独生子女照看老人的意义不算大,现在的老人缺少的是日常的陪伴。”李伟明认为,只有增加用人单位的上班弹性,才能真正解决老人的陪伴问题。
》》》》 母亲早年打工受伤,就连做饭都有些困难
“我平日里上班,我妈就一个人在家里独居。因为上班的地方离家有些远,我的午餐和晚餐基本都是在单位解决。”李伟明的母亲今年65岁,因为早年在外打工时受了一些伤,腿脚有些不便,就连做饭都有些困难。而且过惯了节俭日子的母亲每次做饭便要吃上三两天,哪怕菜有些变味也舍不得丢掉。“和她说过很多次,但没有用。”李伟明拿自己的母亲没有办法,“确实很头痛,但因为公司事务很多,有时连周末都要加班,陪伴在母亲身边的时间很少。”
》》》》 是否能请假,最终还是要看企业“脸色”
“对于这个条例,我持支持态度,但要说是否能够改变老人的日常生活,我觉得不太可能。”李伟明认为,“所有针对假期的规定,执行情况如何还得看公司领导的态度。我有一个同事在国企上班,最近因为他老爸病情恶化的问题向公司领导请假,走审批流程就走了3天,公司领导告诉他现在是生产期,只准了他3天假。我另外一个朋友在事业单位上班,他老妈被车撞了,在医院住院,他当天早上递交的请假申请,下午就被批准了,我朋友一口气请了将近一个周的假,单位领导没有一点刁难。”李伟明说,其实是否请假,最终还是要看公司的运转情况和领导的认知。
》》》》 员工担心政策出来后,企业不认可
与李伟明相对的,是在四海风信传媒公司上班的邹涛,“我们公司平日里很难请假,整个公司就只有8个员工,请假简直比登天还难。”邹涛和妻子的上班时间都卡的特别死,但家里的老父亲身患残疾,需要人照顾,也经常要去医院检查。“要提前将时间定好,然后和同事沟通,让他帮忙顶下业务,才能向公司领导请假。”不过,欠的人情总归是要还的,每逢大型节假日,在公司值班的便是邹涛。对于“照料假”的实行,邹涛举双手赞成。“希望这个条例能够实行,这样方便我照看老父亲。”邹涛认为,如果“照料假”能够实施,他就可以和妻子轮换照看父亲。
“唯一担心的就是政策出来以后,企业不认可,不给放假。”邹涛表示,现在用人单位根本不愁招不到人,如果企业以离职作为捆绑手段,这个“照料假”想要推进,会遇到重重困难。
C
推行“照料假”有难度 但仍然可以尝试
周信律师事务所律师周信认为,“照料假”的推行在企业或许会遇到一定的阻力,“这和带薪休假一样,在企业推进会比较困难。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且出台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但真正执行的企业只有一部分。落实这一政策的主体集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
》》》》 企业或成为政策措施推行的最大阻力
周信表示,现在泸州的用人单位集中在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也成为了当前各项政策措施推行阻力最大的源头。
“‘照料假’对企业老板说,需要付出更高的用人成本,想要执行政策落地,需要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政府也需要有应对的措施。”周信认为,如果政府能够匹配相应的税费条件,以报假的形式给予相应的减免,或许能对推行“照料假”起到一定程度的帮助。“比如,我这个企业今年有3个人请了‘照料假’,企业通过相关单据和请假状况,整理成上报材料,税收部门根据材料的情况核实后进行一定的税收减免,我相信大部分企业愿意参与到政策的推行中来。”
》》》》 “照料假”是 “人文关怀”,值得尝试推行
“独生子女政策从1980年开始,去年实施二孩政策后,独生子女政策正式退场。”周信说,现在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大部分人的父母都已经迈入老年,“独生子女面临着很多风险,在父母养老和孩子教育等方面都有压力。现在有些独生子女生了二孩,压力更大。”周信告诉记者,“照料假”是政府对于独生子女的“人文关怀”,是值得尝试推行的一个条例。“过去,为了照顾父母而请事假,不仅影响薪酬待遇,对企业内部晋升也有影响,希望这个政策能够顺利推行,对独生子女和家中的老人都是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