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32 川江都市报社主办川江都市报社出版新闻热线:3190929






2017年06月29日

网上“跳蚤市场” 尽情“淘一淘”便宜货

宝宝坐了不到一年的进口婴儿推车、花费几万元购置的摄影器材、只用了一两次的酸奶机……“买买买”的冲动消费,导致了大量闲置物品的产生,用不了的旧物在家里堆积如山,却又舍不得扔掉。由此催生了“闲置经济”商品,如今在线上二手交易平台扎堆出现。

◎ 川江都市报记者 刘燕/文 本报资料室配图

闲置再利用 催热“二手货”市场

家住龙马潭区的赵女士前段时间准备重新装修房子,家里有一套闲置的沙发急需处理掉,于是就把转手信息挂到一款二手交易APP平台上。同在龙马潭区租房的黄先生,恰好想入手一套沙发床,在实体店和电商平台逛过之后,觉得品质好的太贵,价格便宜的在质量方面又实在不敢恭维,看到了赵女士发布的转手信息后,两人很快达成交易。

川江都市报记者打开阿里旗下的“闲鱼”APP,根据地理位置划分,可以搜索到附近区域的闲置商品,与同一个区域的用户进行交易、交流。川江都市报记者以龙马潭区天立春天花园为例,该区域内有闲置商品发布量累计5506件,每日更新发布量107件;王氏商城区域内有闲置商品发布量累计4485件,每日更新发布量122件,活跃度很高。

以“闲鱼”APP为例,川江都市报记者体验发现,发布二手物品出售信息的流程十分简便:只需登录平台,选择“发布”栏目,上传物品照片,并通过支付宝认证;然后填写标题、物品描述、可再添加照片或视频;最后填写价格,选择类目即可。发布成功后,可以在“消息”或“我的”栏目中查看相关的信息。

母婴用品、闲置玩具交易活跃

川江都市报记者在多款二手交易APP浏览时发现,虽然在平台发布的商品种类众多,但母婴用品、闲置玩具交易活跃度特别高,在不少APP中,还作为独立的大类目出现,以便于搜索。

“小孩子长得快,内衣外套都是一个季节穿过就用不上了,玩具也是见一个东西爱一个。”市民孔女士说,今年她孩子已经3岁半了,家里堆了一大堆孩子用不上的衣服、玩具、生活用品等,其实很多东西质量不错,放在家里嫌占地方,丢了又觉得浪费。

随着线上二手交易的日益便利,不少市民家中闲置的母婴用品、玩具有了新“出路”。市民刘女士怀孕8个多月,近段时间,她买了一张二手婴儿床、一辆二手婴儿推车和一些八成新的育儿书籍和玩具。刘女士称,一个九成新的二手婴儿床只需300元,而同样品牌的全新婴儿床,在母婴店价格高达1000多元。刘女士认为,这些婴幼儿用品都是阶段性使用,买二手货很划算。“买回来后,简单消毒下就可以用了。”

数码产品与专业设备的各种发烧友也是“闲置”卖家的主力军。在我市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姜先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也有自己的摄友圈子。“换下来的老镜头只要放到二手交易平台或者朋友圈,很容易就卖掉了。”姜先生称,出售的二手物品一定要保存好完整的包装,尤其是成交的票据,这样出售时更容易让买家信任,容易赢得好价钱。

卖家 想卖高价得看技巧

卖家自然想卖出高价钱,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卖出理想的价格的。川江都市报记者采访的多位成功卖家的经验,卖“闲置货”或者“二手货”,也是要讲技巧的。

网络市场几乎“没有什么不可以卖”,闲置的用具、文体数码产品、服饰、日用百货甚至充值卡、点卡等虚拟商品,都可以挂到网上去。专业的“跳蚤市场”往往会加上标签,将物品分类。

但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卖得好的。首先要看品类。在成交率非常高的数码手机类产品中,闲置的手机尤其是尚未开封的新手机,在网上的成交率非常高。只要定价合理、比官网正式的报价打个8折左右就能卖出去;但是小音箱就很难卖出去,在“闲鱼”网上有着良好成交量记录的周先生,最近将两个JBL音箱挂在网上,两个多月了,依然无人问津。

卖家都想卖高价,但定价是一个非常艺术性的话题。二手市场其实也是产品叫不叫座的“风向标”,而这又与品牌知名度、产品配置、款式等多诸多因素有关。定价明显体现了对于产品的市场认可度。

毫无疑问,热门产品显然卖得更好。即便是同样的产品,品质、配置可能差不多,非主流品牌甚至没人过问。比如去年第一代格力手机标价1699元,但“跳蚤市场”只能卖到500-600元,行情可能还不如魅蓝、红米等千元机的过问度高。

那些既热门又缺货的产品,供不应求,自然价格要高很多。特别是有的产品刚刚上市,很多正规的网上渠道都很难买到,卖家如果有资源挂上去,卖不出高价只能怪自己不自信了。以小米盒子为例,有段时间官方经常缺货,而一款299元的小米盒子在闲鱼中的报价可能只低二三十块钱,甚至原价都能卖出去。而一旦有的产品过了火爆期,比如热门手机活跃期就是三个月左右,此后价格会明显下滑。

服务好才能卖得好

有多年“闲鱼”卖家经验的周先生觉得买家太挑剔了,“明明就是未拆封的,图片也把各种信息拍得很清楚,但是买家还是会问这问那,并且经常以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压价”。而作为买家来说,由于网络交易很难看到实物,又担心产品的来源、质量、功能等方面存在缺陷,自然小心翼翼。

两厢“较量”之下,更考验卖家的服务水平和诚信度。程先生近几年在网络上卖出了很多闲置物品,一年下来收益不菲。而他一个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将二手货“保鲜”得非常好。以笔记本为例,程先生有一个很好的习惯,买回来的一手笔记本宁可多花一两百块钱买配件包装好,小心使用,大半年过后还能有八九成新。不想用的时候,还能在网上卖出不错的二手价。他坦言:“电子产品更新太快了,用不久就会换的,所以我都没打算长期拥有,而是用一段时间就准备转手卖出去。”

买家 要善于“慧眼识珠”

对于买家而言,自然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但“跳蚤市场”里面良莠难辨,既可能淘到真品、精品,也有可能遇到劣品、赝品,“慧眼识珠”是最基本的要求。

货品:标准化的产品最值得买

二手市场上门类繁多,普遍卖得比较好的品类,主要是各类标准化的产品,像手机、数码等产品,成交率几乎是最高的,同时还有一些标准化设计服装、箱包等等。因为标准化的产品,参数、价格等可以从很多公开渠道查到,信息相差不多,买家容易掌握。

相比之下,奢侈品、化妆品以及食品,包括一些服装类商品等,在这类网上就不是最好的购物去处。周先生就表示:“总体感觉,二手网上的档次都比较低端。”奢侈品可能存在假货,食品容易超过保质期,而服装由于尺码可能存在大小差异,并且可能会买到“二手货”,都不推荐在“跳蚤市场”上购买。

时机:供过于求的时候最实惠

很多卖家以及二手网站的统计表明,“跳蚤市场”最旺的时段还是元旦、春节期间,正是各种礼品市场的高峰。很多人通过年会、抽奖等各种渠道获得的礼品,正好在这个时候希望出手。目前正值暑期,学生等消费群体,对于跳蚤市场的热度也比较高。

总体上来看,与市场供求关系一样,“供过于求”的时候,“跳蚤市场”上的价格相对比较低。尤其是前述的对于卖家而言,卖高价的时段,自然对于买家而言就不是最佳买入时段。不是刚性需求的话,买家可以等待产品的市场热度下降之后再出手,也许会买到更实惠的价格。

细节:尽可能“同城面交”

买家之所以小心翼翼,就是因为网络上的“信息不对称”,担心被卖家骗。而网络交易最大的隐忧,也就在于不是面对面交易。细心的卖家可能会把产品图片和说明做得非常精致,但依然难以打消买家的担忧。买家的“挑剔”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对于拿不准的货,尽可能采取“同城面交”的方式更为稳妥,看不好的货可以拒绝交易。

专业一些的网络“跳蚤市场”会显示卖家的成交记录,也可能会给出信誉度好评。不过,淘宝网店都有“刷信誉度”的现象,也不排除“跳蚤市场”中不会有卖家“刷分”。这一点,买家恐怕还是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