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江都市报记者 陈新语 摄影报道
“社区就是我的家,为家里做点事天经地义。”老党员汪运全是小市街道下大街社区野泳义务劝导队队长。每年暑期,汪运全会骑着自行车去做劝导工作,劝导对象不仅是野泳的青少年儿童,还包括嬉水的成年人和钓鱼的市民。正是在他与其他队员的辛勤工作下,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下大街社区从未发生过一起野游溺水事故。
“社区就是我的家,为家里做些事天经地义”
汪运全是土生土长的泸州人,一直以来,他都是大家公认的社区热心人和积极分子,社区有什么事找他,他绝不会推脱。他常说:“社区就是我的家,为家里做些事,是天经地义的。”
在临近退休时,汪运全投入到社区工作中,家里人劝他在家享清福,他却劝大家放宽心,就当他是在减肥。“我这么一说,家里人都笑了,只是叮嘱我,让我注意身体,别太劳累就好。”
暑假是溺水事故多发的季节,下大街社区临江,到江边玩水的青少年很多。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汪运全和志愿者一起组成了“野泳劝导队”,每天在江边来回巡视,劝阻来江边野泳的市民。
汪运全说,有一次,一位父亲带着两岁的孩子下水游泳,他发现后立即上前劝说,没想到孩子的父亲却置之不理,无论怎么劝说都不愿意上岸。孩子父亲的反应引起了其他市民的反感,大家纷纷上前与汪运全一起劝说男子上岸,在大家的劝说下,男子终于上了岸。“我明白家长的初衷,但锻炼孩子可以选择其他方式,没必要用这种危险的方法。”正是因为汪运全与其他队员的劝导工作,从2011年野游劝导队成立至今,下大街社区从未发生过一起野游溺水事故。
“工作不为领导,而是为居民”
作为党员会客厅副厅长及宝莲街党员会客厅组长,汪运全常常深入居民家中了解情况,把居民的困难及时上报社区。在下大街社区居住的居民,除了外迁居民和租户外,几乎没有汪运全不认识的。下大街社区的旧房老房太多,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汪运全每天都会去巡视。宝莲街小组所处的兴达小区,因修建年限长,外墙瓷砖脱落严重,汪运全多次自掏腰包,请人对外墙砖进行清理,避免过往行人受伤。“涉及居民安全的问题,一分一毫都不可以忽视。”汪运全说。
每天早上5点30分,汪运全会准时起床,收拾好后就到社区管辖范围内进行地势勘察,避免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碰到下雨天,他更是一天要巡查五六趟。“社区工作要热心、耐心,做到腿勤、嘴勤、眼勤,当你做到这些细节,居民们也会看在眼里,工作就更好开展了。”汪运全说。
汪运全在社区从事志愿者工作13年了,社区已经换了五届领导,每位领导在离任前总会找汪运全谈话,希望他继续支持下一任领导的工作,而他总会这样回答:“我做这些工作不是为了支持哪位领导,这些工作都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
汪运全每天都会骑着自行车,在沿江路用喇叭播放禁止野游的宣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