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江都市报记者 柯江红
本报讯 昨天是第30个国际禁毒日,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媒体通报了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泸州法院系统依法惩治毒品犯罪工作的情况,并公布了5起典型案例。其中包括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的两起重大毒品犯罪案件,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犯尹某和贩卖、运输毒品罪犯曾某某已于最近被依法执行死刑。
据泸州市中院法官介绍,近年来泸州市毒品犯罪有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大宗毒品犯罪上升。以前最多一两公斤,现在出现多起一二十公斤以上的大宗毒品犯罪案件,最多达三四十公斤。二是共同犯罪成员逐步增多。团伙作案特征明显,分工明确,形成集贩卖、运输、制造于一体的毒品犯罪网络。三是跨境贩卖、运输突出。泸州处于川滇黔渝腹地,交通和物流便利,跨境犯罪居高不下。四是毒品犯罪向周边城市和农村蔓延。过去毒品犯罪数量很少的县城和农村地区逐步出现毒品犯罪案件。五是零包贩卖增长迅速。10克以下的零包贩毒案件增长较快,在毒品案件中占有较高比例。六是网络毒品犯罪发展加快。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网络贩毒、买卖制毒物品、传播制毒技术和组织他人吸毒等网络涉毒犯罪快速发展,影响范围广,社会危害性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