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32 川江都市报社主办川江都市报社出版新闻热线:3190929






2017年06月26日

刘强在杨华村地灾隐患点现场办公要求

各级干部须把地灾防治 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 泸州日报记者 简放鹏

本报讯 昨日,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强在古蔺县大村镇杨华村地灾隐患点现场办公,要求各级干部须把地灾防治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来落实,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当天,刘强一行在陡峭泥泞的岩上(小地名)行走,先后察看了杨华村4处裂缝。在听取了古蔺县、135地质队、泸州市国土局对杨华村地灾隐患应对处置工作汇报后,刘强指出,“市县一体”应对杨华村地灾隐患,做到处理积极主动、果断有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一步,地灾防治工作要作为当前重要的工作来抓,这是因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泸州市地灾隐患点多,地质复杂变化大,监测任务重,现在主汛期来临,各级干部须把地灾防治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来落实。

刘强指出,地灾防治工作重要是预防,安全措施必须迅速落实,杨华村地灾隐患点处理,该建排水沟要建,隐患点泥土、浮石该卸载要卸载,该运走要运走,山体岩石该支撑要支撑。必须24小时不间断地设置观察人员,加强隐患监测。为了安全不要嫌麻烦,出了事故麻烦更大。只有隐患得到治理,确保安全后,撤离的居民才能搬回住处。

刘强要求,通过杨华村地灾隐患应对处置,各区县和相关部门要举一反三,对于已列入地灾隐患点的,须落实工作责任和纪律,对未列入地灾隐患点的,应组织力量全面排查,人民的安全归人民政府管,有安全隐患的,如果没查出安全隐患责任更大。特别是人口聚居区,必须反复排查,既要看近处有无隐患,也要看高位有无隐患。对于查出的隐患,一一建档落实处置办法,为了安全再苦再累也要做。

刘强要求,加强预警预防,“宁可流汗也不要流血”,加强对群众的培训,提高群众的地灾防治意识,做到“自己的生命安全自己要维护,家人、邻居的安全要共同维护”,形成良好的地灾防治氛围。加强地灾应急演练,逃生避难“怎样跑怎样逃”心中有数,以提高大家的防治和应急能力。各级干部须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强化督查督办,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据了解,杨华村9组地灾隐患位于大村镇场镇后山,距离大村镇政府约500米,坡体中部出现多处裂缝,规模较明显的有4条,长度5-25米,宽度3-4厘米。根据国土部门、135地质队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调查,认定其为一山体浅表层土质滑坡。

由于该处山坡体坡度较陡,靠近街上地面坡度约70度。高陡的坡面表土层在强降雨的诱发下滑移,加之该处山坡体大面积为耕植地,常年耕种使表层山体松散,故形成其灾害体。

6月24日下午,大村镇村组干部在地质灾害巡逻排查时,发现场镇后山上部斜坡存在滑坡地质灾害险情,于是立即向镇上、县上报告。对此,古蔺县及时成立了综合协调、专家指导、人员撤离、险情监测、隐患处置、后勤保障等工作组,迅速开展工作。

截至24日22时30分,受威胁区域群众59户195人已全部有序撤离到安全区域。25日,古蔺县组织专家组成员上山对滑坡地质灾害隐患区域开展应急调查,以制定处置方案和排危、治理方案。

经专家组综合分析,决定采取标本兼治的办法实施综合整治。治标方面,先期由大村镇负责组织对灾害区域的阳华大堰、浮土浮石进行清理,并采购薄膜对松土层区域进行覆盖,遮蔽已出现的裂缝,以防雨水进一步渗透,冲刷山体;由135地质队负责对滑坡移区下方安设防护网,防止浮石滚落伤人损房。

治本方面,由135地质队组织人员勘察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并于半月内启动工程性整治。

同时,该隐患监测点位由原来的2个监测点增加到6个监测点,监测时间由原来的2个小时监测报告调整为半小时至1小时监测报告,并将传统与科技监测相结合,拟购置自动监测系统开展适时监测,以提高预警预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