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32 川江都市报社主办川江都市报社出版新闻热线:3190929






2017年06月24日

别为谣言扇动你的“蝴蝶翅膀”

◎周菁

6月22日,泸州暴雨。朋友圈里一条信息把小伙伴们惊呆了:沱二桥复线桥下穿隧道大面积塌方。当然,很快就有官方辟谣,只是因为大雨导致松散土层及临时支护措施整体垮塌。

这不是个案。自从有了微信朋友圈,谣言似乎找到了最为便捷的传播途径。当朋友圈上出现某种信息的时候,这类信息或打着健康养生的旗号,或挂着善意提醒的羊头,不少人不去思考这合不合常理,不去判断这是否违背常识,只做一个最简单的动作——转发。一传十,十传百,你的朋友圈传到他的朋友圈,大有应证“谎言说一百遍便成了真理”这样一句话。到最后,每个人都成了朋友圈某个角落“扇动翅膀”的那只“蝴蝶”。

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教授曾做过一次针对四千多人的问卷调查,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同样的信息,包括谣言在内,通过微信传播的可信度要高于微博,因为微信传播的信息大多是通过熟人关系。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或者本心是不愿意传谣的。他们大都有“宁可信其有”“没有也无妨”的想法,或者本来只是一次善意的转发,但往往就成了谣言的推手。对那些有意造谣的人来说,这样不假思索甚至善意,恰恰为他们想通过谣言达到某种目的提供了最好的温床。

别小看了谣言,就你而言,或许觉得无伤大雅,但别忘了“蝴蝶效应”: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一只蝴蝶漫不经心地扇动了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一场灾难性的风暴。何况,朋友圈里可能有无数只蝴蝶在帮忙扇动翅膀。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那则“塑料紫菜”的谣言就在短时间内,让近十年价格波动不大的紫菜产业链被冲击,冲击波从消费者、超市、经销商、加工厂一路迅速传至养殖户。

面对谣言,怎样不去做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当然首先是要学会辨识谣言,不妨平时多看看书读读报,增加自身知识储备量,在平时浏览消息的同时,多储备一些看起来毫无用处的各方面知识,这样在面对谣言的时候就能轻易地找到其中漏洞。当然,看到某条骇人听闻的信息,有必要抱着质疑的心态查证一下,哪怕是问问度娘也好。还有一点最为重要的是,我们都应有一个基本的底线,凡未经验证的信息不轻易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