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32 川江都市报社主办川江都市报社出版新闻热线:3190929






2017年06月24日

“就图个问心无愧”

◎赵庆群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8个年头了。当了一辈子工人的父亲,没有给子女留下金银财宝,却留下了无价之宝,就是他常给我们说的一句话,“人这辈子,就图个问心无愧。”这话就像明灯一样,一直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庄稼汉出身的父亲,在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候,在工厂里当生产班组的班组长,属于兵头将尾那种角色。父亲最大的“缺点”是,性子急,脾气躁。只要是他看不惯的事,从不憋在心里,而是说出来,有时候不给别人留面子,就连对他的上司也这样。上司拿他很无奈,但又奈何不了他。工友们对他很好,说他是个心直口快,有正义感的人。加之他钻研技术,工作拿得起放得下。虽然先进不容易当,但“技术能手”这种单项奖励,总少不了他。

在我们作子女的看来,都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做人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父亲虽然性子急,脾气躁,但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这种情怀充分表现在师徒关系上。他的第一个徒弟是来自河南的小伙子,那时候,徒弟常常一个月的饭票半个月就吃的差不多了,一天到晚饿得心慌。父亲非常心痛,隔三差五把他喊到家里,让他吃顿饱饭。徒弟说:“赵师傅待我像亲生父亲一样,这个恩德我永远忘不了。”父亲最后一个徒弟是七十年代进厂的本地人,他既佩服父亲的技术,更佩服父亲的为人。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亲退休后,家里大事小事,他都跑前跑后。父亲去世后不久,这位徒弟也因患癌症去世。弥留之际,他没有忘记交待妻子,一定要照顾好师母——我的母亲。徒弟的妻子就像亲生女儿一样照顾着师母,直到为师母送终。

“就图个问心无愧”是父亲的口头禅,也是他为人处世的座右铭。他从来不认为自己当一辈子工人没有出息。因为他的初心,就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人,在这一点上,他已经做到了:尽到了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没有愧对工厂,没有愧对家人。

以身作则是无声的命令。“就图个问心无愧”,父亲不只是说给我们听,而是做给我们看。从他的一言一行中,我懂得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我参加工作后,先是在车间当工人,不久被选进政工部门,再后来被提为中干。无论干什么工作,我都用父亲“图个问心无愧”这句话要求自己,遵章守纪,清白做人,不做对不起良心的事。

上世纪80年代末,根据工作需要,厂长拨给我们近30万元,添置一套电视摄像、编辑设备。在与供货商的谈判中,我尽可能压低价格,为工厂节约开支。而对方咬定价格不松口,经过艰难谈判才成交。成交之后,对方一人对我说,“你大概没做过生意吧?”我问这话什么意思,他说,“给公家办事,没见过你这样谈的。”后来,他才把话说穿,你把价格压的太低了,我们想表示点“意思”,都做不到了。其实,我何尝不知道这里面的“潜规则”?但牺牲工厂利益,搞损公肥私那一套,我不能去做。因为这样做了,即便做得天衣无缝,但愧对良心所造成的不安,会折磨我一生。

看看近年反腐斗争中挖出的“苍蝇老虎”,曾几何时,他们是何等的“风光”无限。但我敢断言,就在他们得意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是不安稳的,因为他们内心有愧。只不过,人们只能看到他们“光鲜”的一面,愧对良心的那面,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我常常用父亲“就图个问心无愧”这句家训,教育自己的子女,要求他们继承这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工作之后,都能在岗位上奋发努力,追求卓越,同时洁身自好,不求闻达,但求问心无愧。这是我最为放心的。如果父亲地下有知,他一定会感到欣慰。因为,他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已在自己的后人身上得到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