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32 川江都市报社主办川江都市报社出版新闻热线:3190929






2017年06月22日

幼时被拐,他一直以为自己是泸州古蔺人 如今,他终于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找到了家

古蔺寻亲多年 小伙竟是贵州人

◎ 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菁

在福建泉州生活的黄方卿(川江都市报、泸州新闻网·川江新闻网曾报道)终于确定了自己家乡的方向——3岁被拐离开家乡的他一度以为自己是泸州古蔺人。如今,在“宝贝回家”志愿者的帮助下,他终于结束了漫长的等待与寻亲。原来,他的家在贵州省仁怀县龙井乡大路乡村。

寻亲路——

从四川古蔺到贵州仁怀

黄方卿被卖到养父母家的时候只有三岁,关于亲生父母以及家乡,黄方卿没有任何印象,“只知道当时自己很饿,穿着一身破旧衣服,没有其他随身物品”。

童年给黄方卿留下的记忆只有在泉州的日子。慢慢长大后,他从养父母家和邻居口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当年人贩子是以1500元的价格把他卖给养父母的。当时人贩子留下了一个地址: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椒园乡土红村。

长大后,黄方卿很想找到故乡的亲人。2016年10月,他在“宝贝回家”登记了自己的寻亲信息。随后,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黄方卿的寻亲信息经本报记者采写刊发后,又被多家网站转发。

寻亲信息发出后,黄方卿开始不断接到古蔺县家长们打来的“认亲”电话,可惜经过比对均一一排除,这些都不是他的亲人。

一次一次的希望,一次一次的失望。每当在电视上看到有走失的孩子找到家人的新闻时,黄方卿都盼着自己能成为下一个。

在不断的寻找中,黄方卿又获悉了一条线索——当年那个人贩子的姐姐告诉他,自己也多年没见到弟弟了,但弟弟当年曾留下一个地址,说黄方卿的亲生父母家在贵州省仁怀县龙井乡大路乡村盘家沟,同时还有两个名字:“湖东齐”和“湖东浩”,怀疑这两个名字与黄方卿的亲生父母有关。

在黄方卿的寻亲过程中,志愿者无疑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了解到新的线索后,今年2月12日,志愿者张耀霖和“感恩”、“不哭的鱼”、“菩提本无树”一行4人驱车前往贵州省仁怀县龙井乡大路乡村,虽然没有找到“盘家沟”这个地址,却找到了一个叫刘家沟的村子,并在村里了解到有一户人家,父亲叫胡宗厚,他的小儿子于1989年被人带走。

与此同时,志愿者们还找到了胡家姐姐的联系方式。据胡家姐姐说,弟弟胡富远出生于1987年8月26日,1989年由于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生活困难,四川省古蔺县椒园村一个人主动提出可以把弟弟胡富远送到一个好人家,既能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也能为家里减轻负担。

面对家里的窘境,胡宗厚夫妻俩忍痛将儿子交给了对方。谁料,儿子被送走不久,胡宗厚夫妇就听说此人是人贩子,后悔不已的胡宗厚赶紧去找,打算将小儿子要回来,但为时已晚。此后多年,就再也没有了胡富远的下落。直到2002年,胡宗厚因病去世,也没能找回孩子。

经过DNA比对,最终确定黄方卿就是贵州省仁怀县龙井乡大路乡村刘家沟胡宗厚当年送养后被拐卖的儿子胡富远。

盼重聚——

隔了28年的相见

黄方卿(胡富远)手里拿着姐姐胡只美的电话号码,他还没拨打。近乡情怯,黄方卿说,他还没想好在电话里该说些什么。

“我肯定会回去一趟。” 黄方卿告诉记者,因为涉及工作需要请假等,回家的具体日子还没定,“不过,肯定是尽快”。

确定了家的方向,黄方卿是开心的。他说,想回去看看爸爸妈妈,看看哥哥姐姐,“从有记忆起,我就在泉州了,我还一直以为自己是四川人”。

黄方卿还告诉记者,他的寻亲信息在泸州发出后,一位姓彭的阿姨一直认为自己是她走失的儿子(本报曾以《失散17年 “无声”电话串起“母子情深》报道)。现在自己找到了亲人,这个信息应该告知这位阿姨,尽管可能会让阿姨感到遗憾,“但如果她还是愿意联系我,我也不会拒绝”。

得到胡富远的消息,胡家人也很激动。尽管分别了28年,但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之间血脉亲情的相连。

胡只美告诉记者,半个月前刚刚离开老家回到上海的哥哥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买好了回来的票,“我们都希望弟弟早点回来,一家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