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小区门口的路面硬化过后,现在出门再也不怕‘踩地雷’了。”近日,家住江阳区安居路的市民王霞说,自从城区“白加黑”道路施工工程开展以来,不仅路边看起来更美观、整洁,出行也更方便了。记者了解到,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对建成区背街小巷进行标准化打造一直是工作重点之一。主城区背街小巷路面得到硬化,各类设施进一步完善,让市民享受到了实惠。
◎ 川江都市报记者 许世智 摄影报道
路好走了 市民心情也好了
背街小巷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背街小巷路面坑洼不平、路面未硬化等情况,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市民出行烦恼不少。王霞告诉记者,原来不少背街小巷的人行道都是铺设地砖,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地段的地砖松动,遇见下雨天,松动的地砖下出现积水,踩上去,就像“踩地雷”一样。
王霞说,除了走路要小心翼翼,在背街小巷内,占道经营、车辆乱停的情况也较为突出,有的背街小巷就好似城市的卫生死角。不过,随着泸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推进,背街小巷也开始标准化打造,“白加黑”道路施工让人们的出行环境得到改善;与此同时,对背街小巷占道经营、车辆乱停的整治也进一步加强,背街小巷不再是城市管理死角。
市民杨先生表示,对于背街小巷的整治,普通市民举双手赞同。特别是在标准化打造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盲道等无障碍设施,对路面进行硬化、平整等,都让居民出行更加方便。
昨日,记者在主城区安居路等背街小巷看到,经过标准化打造,背街小巷道路更加干净整洁,一改之前脏乱差的状况,路好走了,市民出行心情也更好。
城市环境需要全体市民共同维护
背街小巷标准化打造已初见成效,但部分地段仍存在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占道经营等不文明现象。市民袁先生说,原来背街小巷脏乱差的情况很严重,不过现在情况不同了,经过标准化打造的背街小巷同样是城市文明的“风景线”,在如此干净整洁的环境下乱扔垃圾,自己都会感觉不好意思。
记者了解到,背街小巷是不少市民生活出行的必经路段,小巷干净了,受惠的是广大市民;同样,维护背街小巷的干净整洁,需要全体市民一起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泸州的大事,同样也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实事,全体市民一起参与创建,一起做文明泸州人,为“创文”出力。
建成区背街小巷测评标准
1.在显著位置广泛持续刊播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专栏”“自制类”等“六类”公益广告。
2.路面硬化,无明显坑洼不平。
3.排水设施完善,无露天排水沟渠。
4.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无脏、乱、差。垃圾分类收集,清运及时。
5.无乱扔杂物、无随地吐痰、无损坏花草树木、无争吵谩骂等现象。
6.商铺管理规范有序,无占道经营现象。
7.人行道建有盲道、缘石坡等无障碍设施,无被侵占现象。
8.机动车道未被侵占、毁坏,无违章停车现象。
9.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连续、平整、无损坏和被违规占用。
10.装灯率达到100%,亮灯率达到95%。
11.无黑臭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