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车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难度。所以,用好还需管好。
◎ 川江评论员 吴迪
忽如一夜春风来,共享单车全国开。近日,这股风潮也吹到了泸州。
据本报报道,6月12日,泸州版“共享单车”神秘现身:当天,泸州市开展了主题为“绿色出行·节能有我”的骑游活动,并首次在机关单位推广公务电动自行车,倡导节能减排,低碳出行。下一步,还将逐步在机关事业单位、社区中进行推广。
如今,在共享经济的春风吹拂下,自行车满血复活,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网红”,火遍大江南北。继“共享单车”后,时尚、酷炫的“共享汽车”又成为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街头一景。
无疑,共享单车已成为一种时髦,但时髦还需实用。当大家都以为泸州也会一夜拥有“共享单车”时,泸州市交通局回应称,泸州试行的公务电动自行车并不是全国流行的那种共享单车,泸州暂时不会推行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单车。因为泸州属典型丘陵地貌,道路坡多、坡陡,暂不具备共享单车发展条件;泸州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达,市民对自行车出行需求不高。
其实,泸州除了坡多坡陡的江阳区,地势平坦的龙马潭区、纳溪区城区并不是不可推广。况且随着买车、养车成本越来越高,停车位饱和等问题,以及市民健身意识、环保意识的提高,公众对“共享单车”迟早会有巨大的需求。
不过,共享单车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乱停乱放、私自占用、损坏单车、占用人行道、停车难找车难等众多问题,给城市管理带来难度。可见,用好还需管好。此外,共享车还需避免走网约车的老路,在资本玩家的热炒下一度热得发烫,但随着补贴远去,烧钱战“熄火”后,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烫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