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佚名
工作繁忙,孩子放学早而不能及时去接,这一问题困扰着不少家长;送去学校周边的托管班,又不愿支付高额费用。在解决孩子“四点半”后的管理真空问题上,深圳市的做法或可借鉴:深圳市教育局2015年在全市100所中小学试点开展了以学生兴趣课堂为主的“四点半活动”,得到了参与学校、学生及家长的欢迎。随着2016年深圳市第二批“四点半”试点学校的确定,深圳大部分中小学都已铺开“四点半活动”。
深圳“四点半活动”最主要是解决上班族父母未下班、学生放学后出现的一段“管理真空”问题,初衷主要为了减轻家长教育管理孩子的压力。发展到现在,“四点半活动”已成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学校“四点半活动”开展前,“四点半课堂”多在一些社区内开展。社区内很多家庭都是双职工,父母平时无暇顾及子女学业,接送子女上学的重任一般都落在爷爷奶奶身上,但爷爷奶奶却无力顾及孩子的学业任务。于是,社区“四点半课堂”应运而生。
但这些社区“四点半活动”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社区服务中心场地狭小、条件简陋、资金投入不足等,都是大问题。
在师资、场地和学生管理方面,中小学相对于社区而言具有天然的优势。如果学校能更多地承担开展“四点半活动”的任务,则会很大程度上减轻社区的负担,也会让家长更放心。事实上,深圳市的不少学校多年来也一直坚持在下午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程和社团活动。
学校多开展公益性的‘四点半活动’,不仅能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也帮助家长解决了无法及时接孩子的难题。福田区一小学校长表示,学校开展“四点半活动”,场地和管理并不是问题,关键是师资,包括如何引入社会化的辅导教师,以及是否能保障活动经费等。
据了解,深圳市“四点半活动”最大的特色便是“鼓励社会参与”。活动鼓励学校以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入社会各类德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教育资源,解决活动课程、师资、设施、场地等资源不足问题。坚持校内外结合、课内外结合、课程建设与课外活动结合。
为此,学校通过社会教育培训机构,聘任专业的外部人士参与举办“四点半活动”,可以是高校教师、具有合法资质的民办教育机构教师,也可以是体育俱乐部、少年宫、文化馆、科技馆等社会组织的校外机构教练员及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甚至可以聘任科学家、运动员、艺术家、民间艺人等专业人士。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财政还安排了专项经费提供支持和保障全市“四点半活动”经费主要用于外聘教师或团队、场地租用、低值易耗品购置、购买活动课程、社会团队服务等产生的费用。
深圳“四点半活动”试点学校的工作得到全市各区和试点学校的大力支持,各试点学校在校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体育、文化、艺术和科技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可。2016年,“四点半活动”更是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之一,进一步扩大试点,评出第二批100所试点学校,同时将民办学校纳入试点校,全市“四点半活动”试点学校增加到200所。
“学校开展的这个课程多种多样,今年我们家的孩子选择的是航模课程,孩子自己从小本身就很喜欢这方面的,他每周都非常期待,而学校开展这个课程增加了孩子的专业性。”深圳一小学三年级家长表示,非常支持学校举办的“四点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