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菁
“如果我死了,请把我埋到父母身边。”66年前战友罗开富的这句话,一直牢牢记在刘国清心里。而今,已经83岁的刘国清更加迫切地想完成战友当年的遗愿。昨日,刘国清老人来到川江都市报社,希望通过本报找到战友罗开富的家人。
“1952年,他就牺牲在我面前”
距离段硝烟弥漫的往事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但当年的很多细节在刘国清的记忆里仍是清晰的,尤其是关于战友罗开富的。
刘国清告诉川江都市报记者,自己1951年参军,同年10月奔赴抗美援朝前线,也就是在那时结识了罗开富。
刘国清所在班有12名战士,属于高射机枪独立团,主要任务是负责保卫朝鲜老安州镇的火车站、飞机场和大桥。12名战士来自湖南、哈尔滨、重庆等地方,只有罗开富和他一样都是宜宾南溪人。
当年,两个小伙子年龄差不多,又是老乡,很快成了好朋友。“他是李庄人,圆脸,身高一米六多,有点胖。”刘国清说,身在战场上,不知道哪天就牺牲了。对于牺牲,大家都不怕。但罗开富曾经提起过,自己是独子,如果牺牲了,希望能够把他埋到父母身边。
罗开富的牺牲就发生在刘国清眼前。1952年12月的一个晚上,刘国清和罗开富两人负责值班,守在阵地上。刘国清回忆说,全班12个人,2人一班轮流值守,2小时一换班。值守的战士守在阵地上,有飞机来轰炸立即警示并扫射,其余战士则在坑道里休息。“凌晨1点左右,飞机来轰炸,扔下重型炸弹,离我们阵地30米左右,我们都被炸伤了。”刘国清说,他的头部和腿受伤,但罗开富伤得更重,“他只来得及喊了一声班长,就牺牲了”。
“我想找到他的家人”
罗开富永远地留在了朝鲜,也永远留在了活下来的刘国清心里。
后来,刘国清复员到了地方,退休后在泸州居住。对于战友的遗愿,他一直念念不忘,但他不知道,要怎样才能帮助战友完成心愿。
刘国清告诉记者,之前在电视上看到部分志愿军烈士的遗骸被送回国的消息后,帮助战友完成遗愿的心情就更加强烈了。
对于罗开富家里的其他情况,刘国清表示并不清楚。“我不知道他还有没有其他亲人,但我想试着找找。”刘国清说,希望能够找到罗开富的亲人,或许他们可以提出相关申请。他还告诉记者,一位邻居告诉他,曾经在一档寻人电视节目上看到过,一位宜宾人在找一个叫“刘国清”(音)的人,说是自己的大哥当年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不知道他们找的是不是我,如果是我就好了。”刘国清说,遗憾的是,这位邻居记不太清楚节目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