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青 川江都市报记者 曾刚 摄影报道
文明城市创建最终感受到实惠的还是居住在这座城市里的百姓。对于这点,家住江阳区东门口社区和乐小区的老周、江岸苑小区的聂华君都有很深刻的体会。自泸州市开展“创文”行动以来,他们居住了几十年的老旧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和巷子19号的故事
两栋楼房中间曾经修建了一堵围墙,从去年开始围墙发生了倾斜……围墙变“危墙”,两栋楼的住户都在担忧
老周在和巷子经营一家小餐馆,由于门市面积不是很大,他就把餐馆的后厨设在门市背后——和巷子19号一楼的家里。老周家所在的这栋楼房与隔壁一栋房子分属于两个单位。为了保证各自楼栋的住户安全,两栋楼房中间曾经修建了一堵围墙将通道隔断,这一隔就是几十年。
从去年开始,两栋楼中间的这堵围墙发生了倾斜,三米高的围墙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倒塌,严重影响着两栋楼住户的安全。
围墙变“危墙”,两栋楼的住户都在担忧。老周说,这堵围墙要是倒了,首先就会影响到他家房子的安全,因为这堵墙距离他家也就两三米远。此外,围墙外,巷子里堆积如山的垃圾散发着阵阵恶臭,也对两栋楼里住户的生活造成了影响。
但是由于围墙两边都属于散居楼栋,没有物业单位、没有业主委员会,这些问题都没能及时得到解决。最后,还是热心居民找到东门口社区,请求社区出面帮助解决。
“让两栋楼的住户集资修建围墙显然是不现实的。”东门口社区主任夏青告诉川江都市报记者,这几栋老旧居民房的住户以外来人员居多,大多没有主人翁意识,要集资维修公共设施估计很困难。
“但是,辖区内住宅区存在安全隐患,就得及时排除,何况还有一处长年堆积垃圾的卫生死角。”夏青认为,要彻底解决和巷子的围墙安全隐患问题,就只有社区出面。
结合泸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动,东门口社区对围墙安全隐患治理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方案:首先把倾斜的围墙全部拆除,为了保持原样,又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砌了半截砖墙;考虑到要让重新改造的围墙美观大方,上半部分就直接采用焊接不锈钢护栏的方式,还原到成原来的高度;社区再发动志愿者,把围墙另一边堆积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为防止楼上住户再往巷子里丢垃圾,最后干脆把无人通行的另一边通道封了起来。
围墙建好了,长年积累的垃圾清运出去了,两边楼栋的住户终于拥有了一个干净、整洁、安全的居住环境。
老周发自内心地感慨说:“‘创文’行动,解决了几年以来存在的安全隐患,清理了无人问津的卫生死角,给我们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样舒适的居住环境,我们以后肯定会更加珍惜。”
“三无”院落的华丽转身
改造前,小区的道路坑坑洼洼,院子里的车辆横七竖八,院子里经常发生堵车……
老旧斑驳的围墙变成了醒目的文化墙;楼栋门口绿化带里种的花草长得郁郁葱葱;明亮的保安室门口装上了崭新的摄像头……这是记者近日在东门口社区江岸苑小区看到的一幕。
社区党支部书记李雪娇告诉记者,江岸苑小区原本是东门口社区的几幢散居楼栋,共有80户余住户。改造前,小区内道路坑坑洼洼,院子里车辆停得横七竖八,经常发生堵车,邻里之间还常常因此发生争吵。
聂华君一直在这个小区居住,她是见证小区这些年变化的老人之一,如今自己也成为了院落业委会成员。
聂华君告诉记者,院落改造之前,无门卫、无物管、无监控,是典型的“三无院落”。得知泸州市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个社区都在进行软硬件升级改造,她便和小区里的热心居民一起积极争取,在社区干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很快成立了小区自治组织。她们自发参与到社区组织的监督检查工作中,加强文明宣传和文明引导,帮助各家各户清理好公共区域、楼道间的杂物,拆除违建,清理卫生死角,合理规划小区停车位等。
院落打造完成后,臭气熏天的垃圾桶不见了、小区道路平整了、楼道的路灯亮了、主要的安全死角多了监控探头,院子还装上了大门,并聘请了门卫,在固定时间锁上大门。
聂华君说:“自从院落改造完成之后,小区里再没发生过老人摔倒、盗窃案件等,居民的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同时小区还安装了休闲健身器材,院里老人锻炼身体也有了去处。就是要卖房子,现在来看的人都要多点。”
据了解,东门口社区自去年开展“创文”行动以来,在硬件设施打造方面,已经改造了四个像江岸苑这样的“三无院落”,涉及300多户居民,让1000余名居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