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丽 摄影报道
逢年过节,给父母买营养品、保健品,不少子女能做的最直接方式。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父亲或母亲,他们怎样的饮食搭配,才是健康的,才是他们最适合的。养生专家提醒说,饮食健康是老年人健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来瘦并不一定就健康,老年人也要讲究营养均衡、健康饮食之道。
老来瘦 不一定就健康
人到老年,新陈代谢能力减弱、消化系统功能变差,再加上基础病增多,本身就存在着营养摄入不足的问题。专家称,很多老年人还存在着诸如“老来瘦”更健康、粗粮比细粮更有营养等营养补充方面的认识误区,从而导致很多老年人营养不良,进而导致骨质疏松、骨量减少、脊椎压缩性骨折、关节痛等多种骨科疾病。
“有钱难买老来瘦”,有的老年人盲目追求“老来瘦”“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事实上,骨头的营养是靠消化系统来吸收的。骨的纤维主要是蛋白质组织,如果蛋白质不足,其合成能力和新陈代谢能力会整体下降,即使补再多的钙,也无法利用。老年人如果长期处于营养摄入不足的状态,骨头就会慢慢脆弱,骨科疾病也就会不招自来。
专家分析说,很多老年人误以为吃粗粮更有营养。其实,粗粮提供更多的是纤维素,并不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足量蛋白质。红薯等粗粮绝对不能取代精细食物。能够为人体提供丰富蛋白质的是新鲜的鱼、肉、鸡蛋以及奶制品等精细食物。老年人的吸收能力不好,如果老是吃粗粮,而不吃能够提供蛋白质的精细食物,就很难保证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
清淡饮食 切不可太素
很多老年人为了预防糖尿病高血脂而多吃粗粮,饮食过于清淡。专家称,从养生角度来看,老年人的饭菜应以清淡为主,少盐少油,但老年人饮食也不可太素太粗粮,忌矫枉过正。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出现渐进性的衰退,如牙齿脱落、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心脑功能衰退、视觉和听觉及味觉等感官反应迟钝、肌肉萎缩、瘦体组织数量减少等,这些改变均可明显影响老年人食物摄取、消化和吸收的能力。虽然老年人的代谢率是逐渐下降的,每日需要的热量是减少的,但所需的营养素量并不减少。因此除了粗粮、蔬菜、水果外,每日还要适当摄入肉、蛋、奶等优质蛋白质。不要吃单一食物,防治营养失衡。
营养专家建议,老年人应遵循“少量多餐细软;预防营养缺乏;主动足量饮水;积极户外活动;延缓肌肉衰减;维持适宜体重;摄入充足食物;鼓励陪伴进餐”的饮食原则。
生活中,老年人要坚持低脂、低糖、低盐的“三低膳食”,在生活中做到“三戒”,戒大量饮酒、戒过多摄入味精、戒长期使用铝制饮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