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江都市报记者 陈明蓉
阵地建设 推动社区建设新跨越
每天放学,现年9岁、家住江阳区华阳街道康乐社区的小明都是背着书包急急地朝社区设立的“儿童四点半学堂”里赶,因为这里不仅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辅导作业,还可以学到很多课外知识。把小明放在这里,上班的父母也很是放心。“儿童四点半学堂”仅是康乐社区阵地建设的一角。近年来,该社区采取“三社(社区、社工、社团)联动”的服务模式进行社区建设,目前阵地总面积已达5000多平方米,成为全市社区阵地建设中面积最大、功能最齐的社区。该社区不仅为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提供服务平台——除儿童学堂,还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群众文化艺术学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爱心衣屋、社区书屋等,并设立了微笑服务大厅,实现 WiFi全覆盖,经常以微信的形式发布社区各种活动、信息等。
记者了解到,市民政局把夯基层、打基础作为社区建设工作的重点,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难题,推动社区建设工作实现跨越发展,社区面貌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近年来,我市先后编制了《泸州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泸州市中心城区社区布点和建设专项规划(2013—2030)》,率先提出了一般社区、社区综合体和邻里中心三种建设模式,分别在旧城区、新城区和产业园区实施,规划在中心城区范围内改造达标一般社区72个,新建社区综合体121个、邻里中心19个。社区布点和建设专项规划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将社区建设同城市规划、棚户区改造规划有机结合的专项规划,为泸州社区阵地建设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此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厅六中心”综合服务功能布局和“三社联动”试点经验; “4+X”社区运行机制、网格化服务管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民主监督标准化建设工作经验;出台了《泸州市社区服务功能分类指导标准》,明确了社区要具备的10项服务功能及其面积标准,并广泛开展了“一社区一服务品牌”打造工作,先后探索了邻里学堂、亲情楼院、时间储蓄、文化惠民学校、党员会客厅、绿色公益行动、和谐驿站·百姓家园等一批草根服务品牌。
同时,在2012-2016年间,全市投入市级专项资金近4000万元,争取到省级以上资金1070万元,投入县乡财政资金2.986亿元,为社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组织建设 基层政权注入新活力
村民小组的收入很多都是放私人处,支没支出,还剩余多少,村民不能及时了解,而且有的钱一放就是几年,还没利息。为此,村民反映较大。在了解到这一民情后,今年4月,江阳区华阳街道西岸村新一届领导班子作出了一个让全村人高兴的决定:每个村民小组都要设立对公帐户,以后村民小组所有收入都必须存入该帐户,并由3人监章,手续齐备后才能进行支付。不仅方便村民查帐和监督,加强村组干部的廉洁自律,更因公开透明拉近了干群关系。西岸村是江阳区人口最多的农业村,新一届领导班子接手工作后,不但出新招,还根据实际情况将提升乡村旅游、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作为全村的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虽然接手不久,但目前各项工作已如火如荼地展开。
记者了解到,像西岸村这样“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工作场面在我市很多村组正在上演。因为自去年11月以来,我市就启动了全市第十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历时5个月后于今年3月底基本完成。此次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涉及全市1343个村民委员会、13240个村民小组,27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919个居民小组,呈现出“两提高三进步”的特点:农村选民参选率达到98.1%,比上一届提高0.4个百分点,社区直选率达到92.5%,比上一届提高2.3个百分点,换届选举的群众基础进一步扩展。新当选的8111名村(居)委会成员中,党员4914人,占60.6%,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妇女3033人,占37.4%,妇女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决策的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50岁年龄段以下7462人,占92.0%,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人数明显增加,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451人,村(居)委会成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此次换届选举,把一大批热心服务、公道干练的群众选进了村(居)民委员会班子,村级干部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的良好态势,夯实了村(居)民自治的组织基础,提高了村(居)民委员会建设的整体水平。
目前,新一届的村(居)民委员会班子已全面接手各项工作,立新规、出新招,各显神通投入到我市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中。
居民自治 阳光运作维基层稳定
针对游戏机、不健康网络、黄色媒介对中小学生的隐性侵蚀,协助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对校园周边不法经营活动进行取缔整治;针对小区内机动车辆乱停乱放、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环境卫生存在死角等现象,配合相关部门加强疏导管理等……在开展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过程中,江阳区大山坪街道纪念标社区以解决“难点”、“热点”问题为突破口,实施专项治理。通过这些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工作,把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为,树立和维护了为民办实事的良好形象。同时,该社区还实行“阳光议事会”,按照“民主提事、民主议事、民主监事、民主决事”的原则,召集网格居民、小区物管代表、业主代表、党员代表共商事务、解决问题,为居民参事、议事搭建大舞台。
记者了解到,按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宗旨和协商于决策之前、实施之中的原则,我市把社区协商作为社区居民自治的一项基础工作,推进探索试点。学习推广城乡社区协商实践经验,重点围绕农村扶贫开发、征地拆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低保评定、集体资产处置、社区服务和小区(院落)治理等矛盾多发领域,组织利益相关方,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民主协商,扩大基层民主自治的参与面,变“居民自治”到“多元共治”,聚集基层治理和发展的最大合力,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如合江县尧坝镇的“坝坝论坛”将协商地点改在田间地头、农家院坝,灵活的形式让参与协商各方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达成共识;纳溪区龙车镇塘口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一事一议”,让群众充分议事、自主决事、齐心办事,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初具雏形。
近年,市民政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司法局,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推动村级依法治理、民主治理工作深入有序开展。印发工作方案,明确普法重点和职责分工,推进“法律进乡村进社区”工作;按照“一村一法律顾问”配备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配合村(居)“两委”依法调解群众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有力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结合脱贫攻坚,宣传低保、医疗救助等涉农惠农政策法规,做到“应保尽保”,兜住了民生底线;开展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实现全市所有村(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全覆盖,推动我市村级法治水平全面提升;启动实施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新一轮修订工作,与时俱进融入新“四礼”等内容,增加违反规约的惩戒措施,较好发挥了规约倡导公序良俗、维护农村安定团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市所有村(社区)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均已实现上墙公开公示并留存实景图片,依法规范民主公开。目前我市各县区普遍采用公开栏公开村(居)事务,减少暗箱操作,以公开促公平促公正,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