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32 川江都市报社主办川江都市报社出版新闻热线:3190929






2017年06月17日

舌尖上的“九大碗”

◎梁生皓

“九大碗”,也有人称作“九斗碗”,流行于四川各地,包括咱们酒城泸州。

民间凡遇婚娶、新居落成、小儿诞生、老人寿辰等喜事,都要办一顿丰盛的酒席。旧时,除猪肉外,或鸡或羊必上满九碗主菜而得名。顺序依次为:一、干盘菜;二、凉菜;三、炒菜;四、镶碗; 五、墩子;六、膀;七、烧白;八、鸡;九、汤菜。

如今的九大碗,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延续。那熟悉的场景、熟悉的味道,让不少人对“九大碗”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可能植根于味蕾,也可能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而且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风俗延续

在泸州的乡村,一旦遇到红白喜事,这户人家就要办“九大碗”了。“九大碗”在民间的文化沉淀由来已久,约有上百年的历史。也就是说,乡间的人们,至今仍保持着百年前的传统风俗。

“九大碗”风俗是农耕时代的特殊产物,它反映了祖辈们渴望“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理想。如若哪一家有什么事,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也不管这户人家有钱还是没钱,相邻的人们一律都要去帮忙,而且一帮就是好几天。从最初的借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到最后归还家什,都有始有终,绝不让主人家一家子累着,颇有“摆起八仙桌,垒起七星灶”的架势。

吃“九大碗”,要赶“人亲钱”,你三元我五元,中间隔着人情亲疏。登记人亲簿子的,大凡对来往的亲朋好友比较熟悉,用笔在账本上如实记下客人的姓名、金额、礼品,到时分文不少的点交给主人。主人抱着这本人情簿子,等别人家有事的时候,再去“还礼”。客人交了钱,吃起来心安理得,条件差的人家,也可暂时借助大家的力量,将家里的事儿办好,特别像入股的“份子钱”,体现了远亲近邻的和谐美、朴素美。同时,这些相邻的人,彼此有着一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俗话说得好:“又有哪家没点儿大小事,又有哪家不求人呢?”

多少年来,咱泸州乡镇的人们,牢牢守着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如有人收了别人的钱而不还,或是别人家有事而不去帮忙的话,几乎都要被人背后议论,说这人不脱俗,背上一个“不落教”的名头,有甚者,只要看见街坊四邻,连头都不敢抬起来。乡里乡亲的,山不转水转,低头不见抬头见,没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所以,我甚是佩服祖辈们定下的这个规矩,既富有人情味,又有一定的乡规民约性。

“土”厨师

办一次“九大碗”,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一般要从早上开始筹划,劳心劳力,看起来有些得不偿失。但人们常常乐此不疲,决不是为了敛财,而是一种公序良俗,怕被人说你光吃别人的,“铁公鸡”一个。常言曰:“嫁女接媳妇莫奈何,做生捡得磨。”办一次十桌八桌的“九大碗”,得杀上一条猪,上十只鸡鸭,二三十斤鱼,一些牛肉、蔬菜等等。既然办了事,不能让别人说空话,人都是有面儿的。若是有哪家准备的东西少了,不够客人吃,人家当面不会说什么,背后会戳“脊梁骨”,让主人家不好意思。所以,人们宁愿多添点儿,也不希望听别人说长道短。

办“九大碗”的,都是一些乡间聪明能干的“土”厨师,他们没有特别高超的技艺,凭的是跟着感觉走,逐渐积累,属于“实战派”。一人总负责安排调控,其余的各负责几道菜,有明确的分工,不是相关人员一般都插不上手,最多也就帮这些“大师傅”们打打下手,干点杀鸡、扯鸡毛,或是剖鱼这类非技术型的活儿,到了关键工序时,还得靠边站。

我便熟识一位厨师,替人办了几十年的“九大碗”,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至今,还在为街坊四邻的红白喜事不遗余力。他在泸县当地颇受人尊重,无论哪家有事,第一个想起的就是他,而他也乐意为大家服务。这位厨师最拿手的酥肉,外酥里嫩,咸淡相宜,唇齿留香。我在泸州城里的不少餐馆吃过别人做的酥肉,材料大同小异,但就是没他做的地道。这道菜说起来简单,把肥瘦适中的猪肉在菜板上切成薄片,加上老姜、花椒、精盐、豆粉、鸡蛋,然后拌匀,用手事先将其揉捏成团,放入滚烫的清油锅里炸成微黄,起锅冷却即可食用。说得轻巧,提根灯草,但做起来,确实不易。许多人都照着他的方法做过,品相味道,简直天上地下。

最眼馋的是,地灶上的火烧得正旺,锅中水唱着欢腾的歌,蒸笼冒着雾腾腾的热气,乌漆漆的蒸笼上,大颗的油滴滴答答地滚落到锅中,发出滋滋的响声,惹得娃儿些七跳八跳的,眼睛死死地盯着蒸笼,喉咙里早伸出一双无形的手来。出神入化的“九大碗”,正拉开一场类似“满汉全席”的序幕。

独特风景

吃“九大碗”的时候,主人的屋里屋外,都摆满了桌子,熟识的人招呼着团起,每桌子坐八九人,谈笑风生,等着主人“起席”。所谓“起席”,一是对众亲友的感谢,二是对自己的客套性谦虚。

“九大碗”只是宴席的称谓,因“五香酥肉、什锦拼盘、红烧鸭子、凉拌土鸡、芽菜烧白、东坡肘子、龙眼扣肉、豆瓣坨鱼、水煮牛肉”而得名。其次,民间视“九”为吉数,宴席中,一般每张桌子都上九大碗菜,期望得到“九九长寿”、“九子登科”、“天长地久”的吉兆; 再者,“九”是大数,上九碗菜以示丰盛,表达主人对客人的盛情酬谢。说是“九大碗”,其实根本不止九碗,荤的素的都有,满满的摆一桌子。上十桌人同时在露天底下吃饭,喝酒喝得是满脸通红,吃饭吃得是津津有味,一片人声鼎沸,实在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举箸畅食,对碗畅饮,“九大碗”一直在演绎着人情的美,风俗的美。

世间有些感情,注定要被融化;人世某些际遇,注定要遇到拐角。如今一条龙服务,高档酒店,已经逐渐占据了“九大碗”的领地。“九大碗”看起来有些渐行渐远,行将从我们的生活中淡去,但作为一种传统的当地美食文化,一种人情冷暖的自知,我始终相信,“九大碗”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