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学习、娱乐……电脑,这个神奇的物品,让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距离不断缩小,也让我们进入了一个 “奇妙”的世界……
那些年,我们一起“偷菜”
◎张文
2009年,我终于忍痛花了3200元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为的是加班不必到单位,也便于网上学习课件。
接入了互联网的电脑,除了上网查阅资料带来极大的方便外,还让交际圈扩大了不少。申请一个QQ,就又多了一种交流的方式,不断地结识新朋友。空闲时候与朋友、同事、同学等聊聊天吹吹牛什么的,天南海北瞎掰,让我多次忘记了时间,半夜不睡觉。
当年十月,一款偷菜的游戏让我的生活又增添了新的乐趣,也让我和众多国人成了忠实的粉丝。
“太惨了,今天早晨起来发现我种的菜又被偷了。”“xx喂的狗太凶了,我去偷菜,却被咬了好几口。”那段时间,不管走到哪儿都会遇到谈论偷菜游戏的话题。。
如果你不是偷菜的网民,一定好生疑问,怎么在这段时间去偷菜哟?现在还是农历九月,离川南一带正月传统偷青的习俗还早着呢。怎么现在就将时间提前了呢?但是,只要愿意多听一会儿,就能弄明白,人们所谈论的正是当时网络上流行的一款名为“QQ农场”的网络互动游戏。用户在网上种植农作物,作物成熟后如果玩家不及时收进仓库,就会被别人偷摘去,而卖出成熟的作物可获得虚拟金币。用户级别越高,能种植的作物越珍贵、越值钱。
偷菜究竟有什么乐趣,可能各人的感觉是不一样,浪费了不少时间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倒是一些因偷菜带来的见闻记忆犹新。
那年一位朋友在与我闲聊时,说他的同事沉湎于偷菜兴趣很浓,工作时常不在状态,制作的文件老是出错,稍有空隙就找不到人,有时觉得无事就干脆不来,原来已经迷恋偷菜不能自拔。就是这款偷菜的游戏,让不少人玩得上了瘾,晚上偷不说,白天也偷,不少人就算是在上班也忍不住要上网去“偷”几把菜。更有人半夜三更设置闹钟,准时偷菜,甚至一偷就偷到了天亮。许多人明明知道没有太多的意义,但还是忍不住天天守着那块地。当时迷恋上偷菜的人还何止是大人,就连正在读书的学生也在网络上玩偷菜。我的一位朋友居然被他女儿说动了,帮孩子在QQ农场种上蔬菜,给它施肥除草呢。
而今,偷菜游戏早已下线,智能手机粉墨登场,电脑也悄然被我冷落。
那些年,我的电脑不上网
◎何苗
写作是我的一大爱好。过去写作主要是手写,因为要不断修改,稿纸常写得十分凌乱,定稿后还要工整誉写才能投稿,非常费时费神,所以我一直想有一台电脑用于写作。
2000年暑假,我在县城逛街碰到初中同学强,得知强在泸县宇博科技上班,正好可以向他了解一下电脑。那时我对电脑一窍不通,便全盘委托强给我组装了一台电脑,配下来花了3999元。这可是我工作四年的积蓄。
电脑一买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摸索学习。学习开机关机,练习五笔打字,再学习办公软件,不懂的有时去请教强。那时泸县宇博科技为了招揽生意,在店里摆了几台旧电脑供人们免费练习打字。一次,我也去练习打字,旁边一个从成都回来探亲的小孩问我:“你一分钟能打多少个字。”我说:“几个。”他哈哈大笑地说:“我一分钟能打30多个字了,你才几个,还是老师呢。”一句话说得我很不自在,感觉城乡差别真是大,不懂电脑真可怕。
我学电脑舍得投入,多次去泸州买电脑书籍或教学光盘,还订了《电脑报》。在word掌握得比较熟练之后,我又花了600多元买了一台佳能喷墨打印机,费了些墨,费了些纸,终于能正确打印文稿。从此,我就用打印稿去投稿了,连信封也是打印的。
曾有一段时间,我对课件制作很感兴趣。我用flash5.0制作课件经常做到晚上12点过,乐此不疲。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3年泸县课件制作评选活动中,我制作的数学课件《行程问题的应用(相遇问题)》获得一等奖。而在2004年,我在全校第一个顺利通过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中级检测。
我还喜欢平面设计,自学了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我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平时上班,业余帮人设计东西。我对电脑上网也充满好奇。那时是用电话上网,费用较高,用铁通充值卡上网稍便宜。一般要查找资料才上上网,根本体会不到网上冲浪的激情。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走进了千家万户。我的第一台电脑渐渐老了,机身发黄,上网像蜗牛走路,还经常罢工。2010年,我只好配了新电脑。旧电脑便在一角安静了好几年。2014年搬新家,要处理的东西很多。看看旧电脑,是该分别的时候了。收废品的老人全套只出了60元。
和第一台电脑相伴14年,我懂得了什么叫坚持,电脑让我痴迷,它改变了我的生活,乃至人生。
那些年,一家围着电脑忙
◎雷定昌
2006年秋,我老俩口随女儿乔迁滨江路新居。女儿、女婿除购置新家具外,还花2600元购入一台台式电脑。家里的第一台电脑,活像一台14英寸老式电视机,长、宽、高各30公分左右,主机配上个音箱似的附机,连接宽带,安放在8平方米的书房内长条桌上,既笨重又占空间,操作还比较复杂。这台台式电脑,女儿、女婿主要作办公用,也作学英语、财务、营销等知识用。他俩对这台台式电脑运用自如,也吸引了我那读小学的外孙。他利用电脑打儿童游戏,渐渐入了迷。他父母发现后,对他进行了时间控制,免得影响学习和视力。我和老伴“老来出家”,对较为复杂的电脑操作步履蹒跚。
对于电脑打字,由于我拼音过不了关,进过四角号码打字培训班,用过手写本,练了一段时间嫌费时麻烦,只得半途而废。我用电脑学知识、看新闻、听音乐,老伴用电脑炒股。一家三代五口人兴趣爱好各有侧重,抢着使用这台台式电脑,书房成了人员聚集地,而客厅、卧室的电视机却遭冷遇。这台台式电脑,真成了全家人的“百宝箱”、“万花筒”和“百科全书”,可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什么历史地理、名胜古迹、名人轶闻、奇闻异事、重大新闻、电影戏曲……应有尽有,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充实了头脑,愉悦了身心。
之后几年,随着手提电脑、平板电脑、网络电脑、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等新一代操作简易的装置逐步兴起、普及,台式电脑在社会上被陆续淘汰。女儿将这台用了两、三年的台式电脑当作废品卖掉,取而代之的,是轻便灵巧的平板电脑。女儿、女婿还各自购买了携带方便、用作办公的手提电脑。
飞速发展的高科技,不断更新的电讯网络设备,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让我这个七旬老翁眼花瞭乱,连跑步也难跟上啊!
一台电脑 八年岁月
◎刁勇
跨千年的时候我还在乡下,和几个哥们一起看美国大片:核弹一分钟就要爆炸,危难时刻,美国硬汉也傻眼了,这时,原来的配角——电脑专家打开恐怖分子的电脑,眼睛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啪啪啪”敲着,像一个钢琴艺术家,最后一秒,食指在键盘上使劲一敲,搞定!那个帅劲——酷!
对于一个喜欢写写东西的人来说,电脑是梦寐以求的。以前用笔写:先打草稿,然后红笔改,改了再工工整整地抄,接着买信封,买邮票,这中间如果你又想改的话,只有推倒重来。满怀希望地把信封投进邮筒里,晚上做梦都看见自己的稿子变成了铅字,睡着都笑醒了。一个月以后,没有回音,每期的报纸杂志翻了个遍,连中缝都没放过,心变冷了。心疼的除了邮票和信封钱,还有辛辛苦苦抄写的稿子。
跟妻子请示了几回后,买电脑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反复比较,价位定在三千到四千之间,再买张电脑桌子,最便宜的,二十块钱。
累出了一身臭汗,和安装电脑的师傅把电脑抬上七楼,足有好几十斤,那时我一直认为显示器就是主机,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大一个肚子,前凸后翘,像个十月怀胎的妇人。有了电脑,写文章就比动笔快多了,最关键的是修改方便了,定稿以后,通过电子邮箱广泛撒网,偶尔也有能中的,可以鼓舞起自己继续写下去的信心。用完了,把键盘擦干净,用罩子罩上,爱护有加。办公室的邱老听说我有了电脑,问我看不看金庸先生的武打小说全集,优盘拷贝,两个周下来,昏天黑地才看完,感慨万千:如果是纸质的,该有多高一摞书啊!在电脑里就是微尘一粒。电脑,真的改变了这个世界!
电脑上网,天下大事,汇聚眼前。看新闻,看评论,看小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家里的电脑也慢慢变老,越来越慢,常常罢工。商场里的电脑显示器已经变成了薄屏,美观轻巧,主机也变薄了。2008年5月地震那天,我被摇醒,往外逃命的时候,瞟了一眼书房,电脑在桌子上前后摇摆,心想:算了,由她去吧!结果电脑命大,居然好好的,没摇下来!
到第八年,系统重装了无数回,显卡擦了无数回,罢工了无数回之后,修电脑的师傅绝望地说,已经没有修理的价值了。换吧!当新电脑搬回来的时候,陪伴了我八年的“伴侣”,被安装的师傅十块钱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