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大刚
之前在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的赶场,虽然是出远门,但与这次南美行比较,只算是“小远”。相比之下,如果说从北京坐13个小时飞机到美国西海岸是遥远的话,那巴西之行就是“加大号”的遥远。
“加大号”的遥远是这样构成的:从泸州出发,先得坐近3小时飞机到北京;从北京再坐11小时的飞机,由东到西穿过亚洲到达东非埃塞俄比亚;再从埃塞俄比亚转机,由东到西穿越非洲到达西非多哥经停,之后从多哥由北向南横渡大西洋,这样折腾14个小时,才到达南美之行的第一站——巴西圣保罗。
28个小时空中飞行是什么概念?第一,行程两万多公里,相当于环绕半个地球,事实上也是如此,我已经由东半球到了西半球,再由北半球到了南半球;第二,经过地球三大洲两大洋:亚洲、非洲、南美洲、印度洋、大西洋;第三,就我个人来说,完全颠覆了之前坐飞机的体验。
当然,也可以选择走另外的路线。比如,先飞到中东的卡塔尔或者迪拜,也可以先飞到欧洲的德国或者法国,还可以先飞到非洲的南非,甚至也可以先飞到美国——然后再转机飞往巴西。但是,条条蛇都咬人,如果要选择这些线路的话,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钱多,二是对坐长途飞机情有独钟,三是喜欢走弯路讨厌直路。因为这些航线都要长得多。
嫌坐飞机累,也可以坐船。600年前郑和七下“西洋”就是这样干的。每次都得花上大半年,最远一次也就是在埃塞俄比亚边上打了个“擦边球”进入红海,然后就消停,压根儿没嗅到过大西洋的气味;500年前哥伦布也是这样干的,用了两个多月横渡了大西洋,当他和兄弟们登上南美大陆时,就有抓狂的感叹:遥远的南美是沉睡的大陆!
巴西的遥远是具体的。相对于中国,它既是遥远的西半球,同时又是遥远的南半球。由于东面为大西洋,故与欧洲、非洲相隔——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用了洪荒之力,第一眼看到的所谓新大陆,只是中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从那儿到巴西,飞机得喘着粗气飞上几个小时。西面又是太平洋,故与亚洲相隔——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环球航行穿越太平洋用了110天。所以,在哥伦布与麦哲伦这两个猛人没有出道前,南美洲与其它几个大洲都没有任何牵扯,不像欧亚非之间有很多的人亲往来,很多的家长里短,很多的恩怨情仇。这是如假包换的孤悬海外,它必须遥远并沉睡着,用李白的诗来说:“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以上的事实雄辩证明:南美、巴西,必须是“加大号”的遥远。
顺便说一句,从北京到圣保罗的飞行,成就了本人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白天——因为时差的原因,到达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机场时,太阳刚好升起,转机用了3个小时,此后飞越非洲大陆、飞越大西洋,太阳都明晃晃的,到达圣保罗是当地时间下午6点。在机场,我出关之后,天还亮着,这就像凭空捡到了一个近20个小时的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