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32 川江都市报社主办川江都市报社出版新闻热线:3190929






2017年06月10日

汗血宝马

史书中,有关汗血宝马最早的记载,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当然,汗血宝马更多的为人所熟知,则要感谢一个名叫金庸的人。《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就有这样一匹汗血宝马。第一次和黄蓉见面时,郭靖眼睛都没眨就送给了对方。

汉武帝时,因为一匹汗血宝马,最终造成了无数人头纷纷落地。张骞通西域后,带来了大苑国存在天马的传说。这里的天马,指的就是汗血宝马。张謇称,这种马的速度和耐力都相当惊人,不但能日行千里,更神奇的是,它流淌出来的汗液和鲜血一样。围绕汗血宝马,西汉帝国与地处西域的大苑国先后发生了两次战争。最初,汉武帝派出一个百余人的使团,带着一匹用纯金铸造而成的金马前去大苑国,希望能换回汗血宝马。没想到大苑国王连正眼都没有瞧这些汉使,直接予以拒绝。而这些汉使归国途中又被劫杀,一怒之下,汉武帝派出李广义率数万之众,直接去大苑国抢马。李广义贰师将军名号,即是由此而来。大苑国的贰师城,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所以,李广义可谓抢马将军。只不过汉军长途驱驰4000余公里后,并未攻下大苑国。史书记载,数万汉卒,归来后所剩不过十之一二。

三年后,始终没有甘心的汉武帝,再次派李广义率军远征,继续抢马。这一次,运气站在西汉帝国这边。大苑国内起了内讧,无力防御的大苑国最终与汉军讲和。汉武帝也因此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汗血宝马。

为了得到区区的汗血宝马,不惜牺牲十万兵卒,这也成为汉武帝穷兵黩武的有力证据之一。持这种观点的人可能会忽略一点,即马匹在西汉帝国时代所具有的特殊军事意义。

秦汉时期,中原政权和匈奴之间展开了长达数百年的征战。在汉武帝之前,面对匈奴,中原政权的军队,长期不堪一击。根源则在于,此前,中原政权熟悉的是车战,即马拉动车辆,战士们站在马车上格斗,而匈奴人则以骑兵取胜。两者相比,骑兵具有更强的机动性。另外,车战只适合在平原地区进行阵地战。所以,没有相当数量的、优质的军马,中原政权始终无法和匈奴抗衡,这可能才是汉武帝不惜拼死一战,一定要夺取汗血宝马的最主要原因。他想用汗血宝马来进一步改良当时中原马匹的基因。

据史书记载,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当时的主力部队已完全由战车转向了骑兵,这也是卫、霍二人能够力克匈奴的关键因素。这种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带来了武器上的变化。步战、车战时代,战士们所使用的武器主要为方便刺和捅的剑,马上功夫则讲究砍杀;到了骑兵时代,剑已基本被刀所取代。值得一提的是,历史即使进入骑兵时代,当时的装备还缺一个重要东西,即马镫。别小瞧这个小物件,因为缺乏马镫,这使得骑兵训练,变得异常艰难。如果不是职业军人,要想通过短时间训练,就让普通民众上马杀敌,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匈奴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从娃娃开始,每一位匈奴人几乎就和马形影不离。这也是中原政权和匈奴数百年间征战不休的重要原因。一旦中原政权的军人稍稍懈怠,马背上的民族随即长驱直入。

现有出土的文物显示,直到西晋时期,中国人才发明了马镫。这意味着,包括三国时期的关云长也只有赤兔马,没有马镫。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前不久刚刚热播的电视剧《大秦帝国》,已将马镫的发明时间提前到了战国。如果真是如此,中原政权对付匈奴就不会有这么痛苦。历史,说不定也会因此为之一变!